根据各位小伙伴的反馈,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了有关于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9篇的模版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欢迎各位阅读下载。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1
乃林中心学校德育会议精神作为依据,以“立志成才,报效家乡”教育为主线,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是乃林中心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基础,遵循学校德育内涵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贯彻理想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少年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
乃林中心学校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儿童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准确规x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管理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管理更具科学性,从而保障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乃林中心学校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德治校,强化德育育人功能。这一方面包括完善德育管理组织,校长任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成员,实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良好的师德形象。
其次,以人为本,规x学校德育内容。乃林中心学校在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理念,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是非观念、法制意识和集体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格。
再次,课堂为主,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向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任教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此外,乃林中心学校还通过营造校园德育环境、构建学校人文德育、抓好三个重点管理和打造三个窗口形象来拓展德育教育途径。校园德育环境的营造包括倡导“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培养师生高尚品行的德育功能。学校人文德育则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加强校规校记,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三个重点管理分别是以文明守纪为中心的行为规x养成教育、时机抓好正面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后,三个窗口形象包括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和校园文化、大课间操和家长学校。
在管理措施方面,乃林中心学校对各部门、各相关人员实施德育工作的情况实施全程监控,继续实行国旗下讲话轮流制,发动全体教师广泛搜集德育教育内容,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实施办法,督促和引导各年级组、中队及班级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乃林中心学校致力于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2
一、确定班级德育工作的总目标
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级理想和前进方向的体现。班级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的结合,通过逐步实现这些目标,可以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该结合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奋斗目标。
在实现班级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每一个集体目标的实现,都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他们分享集体的欢乐和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班级组建初期,班主任应该向学生明确班级的德育目标,如:高一年的德育总目标是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文明的行为,得体的仪容仪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勤奋塌实的学习态度,加强集体凝聚力,营造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二、围绕总目标,灵活制定每周或每月的德育目标
为了有序和具体的工作,最好制定每周或每月的德育目标。例如,在高一开学的第一周,可以向学生明确的周德育目标是:认识老师,认识同学,融入集体。第二周的目标是: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三周的目标是:热爱国旗、国歌,严肃升旗仪式等等。每周都坚持制定小目标,并督促学生完成。
三、建立监督制度,保证目标的顺利实施,但不要以罚代管
德育的实施应该得到监督,主要提倡班级内部学生自发共管、相互督促,形成自觉自愿的德育管理模式。也可指定几位负责德育工作的班委进行相关记录,必要时班主任对个别同学进行谈话矫正。教师以罚代管只能说明管理不得法,管理不到位,或者确切地说是管理的无能。要让服从管理的人心服而不是口服,压而不服等于无用。通常可以采用“头三次免罚”的方式来管理学生,并强调犯错误后主动向老师打招呼。这样,很多同学养成了犯错误就立刻向老师说明,并表达内疚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集体意识也得到加强。这样的管理在起初的学校文明班评比中可能会暂时落后,但当班级进入稳定状态后就会出现良性循环。
因此,要用教育的理念来加强对班级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人心就会和谐。是前无古人之创举,是温暖民心之善举,是富民安邦之良策。和谐透视出教育为主的理念,我们不妨让学生自己管理,既提高了学生自己的管理能力,又使得班级管理紧张而有秩序,让学生管理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亮丽风景,学校就会更添一份和谐!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在新的形势下,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应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好班级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活动的教育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活动方案的设计。班主任应该在大量阅读有关德育活动知识的前提下,经过调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德育工作要求,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在实施活动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班内资源,从身边的活动抓起。例如,利用“学习园地”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建立班级图书角,组织故事会、读书会可以让学生进行表达。组织小制作小发明展,可以让学生动手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班主任在活动过程中,既不能全面全程束缚学生的手脚,又不能放任不管。要处理好“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有的活动要完全参与,与学生融为一体,有的活动要指导点拨,让学生自己活动、自己展示、自我教育。
1、办好各种形式的班会活动,让大家以健康合理而积极向上的心态活动。
在刚进入新班级时,可以在班会上选择思想健康又积极向上的班歌,全班齐声演唱,振奋人心,形成班级特色。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可以在考试前开展“关于学习方法的讨论”,让同学们相互借鉴,积极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让大家有信心去应对考试。还可以进行本班和其他班级的辩论赛,由科任老师担当评委,让大家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增进师生感情,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展。还可以播放一些优秀的电影和视频,让同学们拓展眼界,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2、开展送温暖活动
由生活委员组织,为同学举行生日会,并送上一份礼物,全班同学齐声唱生日歌。关爱后进生,班主任要具体分析每一名后进生形成后进的原因,有爱心、细心、耐心和恒心,循循善诱,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努力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处细微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同时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解决后进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并教育本班学生不能歧视后进生,要积极关心帮助他们。在班内创设一个良好的生生互动氛围,让后进生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不断得到转化。
3、表扬先进,彰显班级正气
在教室后墙开辟专栏,用文字或图片宣传班级先进个人和事迹。例如,可以表扬参加体育节的所有运动员,劳动之星,考试的前十名,进步奖等等。
4、班级文化建设
创立以班级文化陶冶为目标的德育模式是现代德育的有益探索。班级文化建设以创造主体教育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为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唤起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学生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计划由学生自己拟订,活动由学生自己策划,工作由学生自己协调,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效果也由学生自己检验。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班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成特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感染。学生可以自己思考、比较、判断和选择,从而产生内驱力,主动认同班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品德。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班级文化建设摒弃了以往班集体建设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模式,以师生互为主体共同参与而代之。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是决策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论者,教师是参与者、引导者和调控者。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影响力,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重新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特长、能力和潜力,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自觉融入集体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心灵相通,密切合作,共同创造班级文化,形成了民主平等、互动共赢的师生关系。
学校德育主题教育活动方案3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标,特别关注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并加强德育的实践性引导和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人民、劳动和学习的热爱,并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能力,使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德育基地的活动,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人民、劳动和学习的热爱。
2、通过德育基地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内容:
1、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先烈刘英、刘铁的故乡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
2、政教处、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祥发公司,并整理厂区卫生。
3、政教处组织学生进行国防教育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