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下面这些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精选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1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各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学校要明确心理健康教师职责,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班主任、生管和学科教师考评内容中,鼓励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按要求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鼓励学校聘用社会专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县教育局每学年将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师资配备、组织架构、阵地建设、经费保障等方面开展督导检查,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学校进行通报。对因心理问题发生伤亡事件的学校和相关教师,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二、建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
(一)配备专兼职教师。各校要按文件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条件的学校按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配齐,小规模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教师。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须经过专业培训或具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资质。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辅导、主题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应计入教学工作量,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二)开齐开足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中等职业学校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作为必修课,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36学时;其他年段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活动课。普通中小学各学段各年级每两周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活动课,做到全覆盖、不断线。课时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或者课后服务中统筹安排,要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分层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包含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在中考和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树立自助、求助意识,学会理性面对困难和挫折,增强心理健康素质,加强新生入学适应、毕业班考前心理帮扶,对初三、高三学生开展学涯指导,激发学生学习与成长动力。要面向家长群体提供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操作指南服务。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学校聘请的社会专业工作者等作用,增强同伴支持,融洽师生同学关系。托幼机构应遵循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活动场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三)加强业务培训。县教师进修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师岗前培训、业务进修、日常培训的必修内容,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每年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专业系统培训,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县级以上研训活动。各中小学针对所有班主任,每年至少开展1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各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师教研制度,召开班主任心理工作研讨,纳入集备。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提升教师发现和积极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鼓励心理健康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培训,参与各级各类业务竞赛。
(四)完善场所建设。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标准,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软、硬件设施设备配置,发挥心理辅导室在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行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所有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室,在20xx年底实现心理辅导室100%覆盖。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要对特殊群体学生开放,健全值班、预约、辅导、档案建设及转介等管理制度,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均应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应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要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网络预约专线和咨询邮箱,公布共青团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鼓励有需要时拨打求助。要加大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危机知识、精神卫生宣传力度,做好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实实在在解决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三、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一)规范心理健康监测。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按学年监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加强入学季、考试季、毕业季等特殊节点学生的心理危机排查,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根据测评结果结合班主任观察科学分析,分类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成长档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做好工作衔接与心理追踪辅导。各校要通过调查了解、学情会商、查阅档案、家访、体检等手段,全面了解掌握特殊生家庭、学习、心理、健康等状况,对排查出的特殊家庭、特殊体质、特殊心理学生详细登记、分类建档,实施动态跟踪管理。
(二)营造健康成长环境。联合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多渠道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及早发现学生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监测预警学生自伤或伤人等危险行为,及时转介、诊断、治疗。建立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复学机制。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各校每年要面向家长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年段、班级三级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网络,落实“1对1”帮扶措施,加强对特殊群体学生学业帮扶指导和心理关爱辅导。建立全覆盖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家校双向联系,合理预见、积极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各校要深入开展走访慰问活动,统筹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家校沟通渠道,加强家校合作。组织教师每个月对特殊生家庭至少家访1次,了解特殊生情况,针对特殊生出现的异常情况,学校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密切沟通,共同加强心理疏导,帮助特殊生渡过难关。对于发现的有抑郁倾向的特殊生,学校要立即告知家长,并建议家长转介医疗机构。
(三)完善心理预警干预。建立预警体系,充分发挥心理辅导室作用,落实心理健康教师责任,开展预警和干预工作,为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辅导服务。建议学校设置心理委员,建立心理委员报告预警、同学帮扶制度。完善“学校—年段—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重点关注面临学业压力、经济困难、情感危机、家庭变故、校园欺凌等风险因素以及学习生活环境变化的学生。发挥心理援助热线作用,面向重大突发事件受影响学生人群,强化应急心理援助,有效安抚、疏导和干预。针对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定期谈心谈话、分析评估,每学期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心理诊断评估。针对心理压力调适、人际交往、学业焦虑等专题,开展同质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各校要完善风险预警流程,识别和捕捉可能导致学生行为问题和校内外危机事件前兆,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及时防范、干预、化解各种矛盾和危机。各校要加强与各级心理健康辅导站和卫生健康等部门的协同联动,建立相关专业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各校要成立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严格执行学校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加强与政法、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动,并完善舆情分析研判、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搜集舆情信息,掌握动态,在舆情尚未爆发,在小范围内传播发生时,尽早研判处置,尽量把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小舆情负面影响。请各校务必从各类特殊群体学生安全事件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严格履行主体责任,坚持问题导向,完善涉教涉生安全工作长效机制,从源头上消除风险隐患,确保涉教涉生安全教育落到实处。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2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独生子女特有的心理特点,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因此,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相关制度如下: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素质。
3、立足校本特色教育,坚持预防为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4、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有效的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5、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健全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设立心理健康预约信箱和网上咨询,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娇治的有效途径。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院或心理诊所。
6、依托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建立好学生心理档案。
7、重视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校联系,指导家长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8、建设好校园环境,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9、注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并有效的指导实践。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3
一、组织领导
1.落实国家政策。积极推进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纳入学校规划。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一般应有3年以上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有学期或学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
3.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4.成立工作机构。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每学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工作会议,并有会议纪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责任部门,有专人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组织与实施,有相关的工作档案。
5.完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实施、检查督导、评估评价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完善心理辅导伦理规范、档案管理、值班值勤、学生转介、危机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制度。
二、条件保障
6.配齐配好教师。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学校对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根据学生人数需要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相关心理学教育背景或取得相关资格证书,经过岗前培训,能够胜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7.加强培养培训。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师资培训内容,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每年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少于10课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交流和教研活动。
8.保障教师待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心理辅导要计入工作量。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制定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的相关措施。
9.加强阵地建设。有完备的心理辅导场所、设施,专人负责,运作正常。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辅导室、团体辅导室、心理拓展训练等功能空间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满足学生心理辅导的需要。心理辅导室或学校图书馆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类的报刊、图书。
10.加大经费投入。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原则上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低于10元,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教育教学
11.保证课堂教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列入课程表,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中安排,一般每班每两周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体系完整,有各年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与课件等。每月至少有1次年级以上的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有2次年级或校级的公开课或观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