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强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墙壁说话、让花草树木育人、布置主题墙壁、主题走廊、让名言警句育人。
8、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教育作用,开展德育专题教育活动。
9、强化班队德育活动阵地。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自办德育手抄报;开辟黑板报的德育功能;开展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六、活动安排:
二月份:开学典礼;制定班级德育活动计划;制定关爱留守子女方案,建立留守子女档案;制定感恩教育、挫折教育方案;以寝室、校园环境整理为重点开展德育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四年级校级班队会。
三月份:结合三·八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校外植树、学做家务法制教育专题讲座;校园育人环境布置(名言警句征集、主题墙壁、走廊布置);三年级校级班队会;制定师德考核办法。
四月份:革命传统教育;临时监护人培训班;名人故事演讲会;家庭育人方法资料印发;二年级校级班队会。
五月份:社会实践活动——收集和整理有关国际劳动节的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专题讲座;学生家长会;一年级校级班队会;荣誉班级名和寝室名申请、认定和授牌。
六月份:德育实践基地活动;评寻文明学生和行为示范生学生品德评定;留守子女情感基数检测;德育手抄报评比;毕业班学生晚会。
2024中小学德育工作要点3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切实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了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教学观、价值观。我们努力培养一支“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师资队伍,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诚信教育和德育常规工作相结合,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我们将坚持与培养“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三、工作任务:
1、推进课程建设,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 推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开展德育优质课评选,评选范围包括所有学科,逐步树立一批德育学科教学骨干,积极推广优秀德育教案和教学改革成果。
- 提高教学工作的德育实效,举办操行评语、课堂用语、作业批语抽查和征集评比活动,鼓励教师以德育人,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和渗透在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逐步建立德育学科的评价体系和监测制度,将德育渗透情况逐步纳入各学科教学评估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科德育渗透情况专项听课和评课活动。
2、突出重点主题,广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 坚持每学期突出一个德育主题的做法,制定相应的落实方案并认真贯彻。
- 深入开展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 开展“八荣八耻”教育,举办主题活动,通过征文、演讲、辩论、实践等形式推动诚信教育的实施。
- 推动学生读好书,鼓励每年读1至3本名著,读1至3部名人传记,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 利用班团会、夕会、课外活动,开展唱10首好歌、看10部好影片、读10个好故事、诵记10条格言的活动。
-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安全自救、健康卫生、禁烟禁毒和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3、抓好行为规范教育,促进学生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 坚持开展《学生守则》和各项制度的落实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地进行,特别注重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 开展争做“合格公民”主题教育活动。
- 根据《中学德育大纲》要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常规教育要求,建立一周一主题的德育序列化方案,强化责任,确保实效,使德育教育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 加强学生纪律教育,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制度,完善纪律检查、值勤值日值周、评比奖惩等工作手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管理无漏洞、无死角,达到“三管”要求,学校达到“六无”标准。
- 定期举行艺术和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运动能力。
- 利用节日、纪念日和其他有特殊意义的时机,集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建立完善的档案,宣传介绍杰出人物和优秀学生的先进典型,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 广泛开展传统美德和礼仪教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形式。
4、加强学校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 建设校内教育阵地和场所,办好宣传阵地,如黑板报、文化长廊、校内广播站、校报、心理咨询室和校园网等。
-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确保全校师生人人熟知并自觉遵守。张贴、悬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等制度。
- 充分发挥教师主人翁精神,认真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召开教代会、学代会、班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健康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关注“特殊家庭子女”和“问题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教措施,加强法制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