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8篇
大小:481.38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3-20 12:46:37 8.94k 7.28k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模版范文,欢迎各位阅读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1

【摘 要】本文旨在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针对这些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境,提高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和外部环境都能保持稳定,并能适应各种障碍和困难的状态。心理健康的衡量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标准。一般来说,心理是否正常可以根据以下三个原则来判断:

1. 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一致。

2.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个体的心理与行为是一致和协调的。

3. 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长期生活经历的体现。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影响他们个人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方向。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能适应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心理素质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缺乏承受挫折、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这些问题与教育过程中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塑造不重视有关。在大学生中,一些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不参与社会活动;因小小失误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玩世不恭、万念俱灰;逃避群体、自我封闭等,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

大量调查显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具体表现为恐惧、焦虑、强迫、抑郁、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包括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不稳定、情感适应不良等。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三、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代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的大学生带来了更强烈、更复杂的心理冲击。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相互交织,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心理发展失衡。

1. 生活环境的变化

新生入学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在上大学之前,很多学生从未离开过家门,饮食起居都由父母安排,造成了他们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心理。进入大学后,他们失去了家庭特殊的照顾,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而不能自理生活;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经济规划而陷入“经济危机”;还有一些学生由于缺乏集体生活习惯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对他人漠不关心。加上水土、饮食、气候、语言环境和作息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新生遇到这些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感到郁郁寡欢。这导致一些学生出现焦虑、紧张、疲倦、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2. 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变化

中学阶段的工作和活动多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由少数同学承担。而大学要求学生自我管理,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参与社会工作,关心班级建设。新生往往不太适应这种生活,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不知道如何谋划自己的工作,感到压力很大。

3. 就业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分配制度的改革,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大的自由度,但也增加了就业的难度,给大学生带来了行为责任和心理压力。毕业生的素质、性别、专业和社会关系等因素也限制着他们的自主择业权。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可能意味着失业。这种变化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适应能力较弱的大学毕业生很难解决这个现实矛盾。恐惧、焦虑、烦躁破坏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使他们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无望,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

四、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和训练的结果。教育在提高心理素质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学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 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的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中学开始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的忧愁,开发身心潜能。它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适应外部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 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早期发现和预防心理问题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素质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和方案。特别是针对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应加强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心理卫生教育,通过讲解、参观、组织专题报告会、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他们爱国、爱校、爱集体的心理品质和情感,树立勤奋好学、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问题类型和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预防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互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点。因此,学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样化的文体和学术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和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我们应反思过去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过于重视科技文化和学科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这导致大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高等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善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人才的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为此,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大学生适应性、承受能力、调控能力、意志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引导他们科学地认识自己、更新观念,超越自我的局限。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面对挑战时游刃有余,成熟起来,迎接更多的挑战!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论文2

摘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更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因此,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出了一系列适合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应用进行了阐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健康问题也由此更加凸显。逃学、玩游戏、悲观厌世甚至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因此,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种种因素限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很多高校没有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不能很好地满足大学生心理上的需要,也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充分发挥[1]。因此探索如何在新时期开展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并且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并且适合于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心理学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而且还形成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流派,掌握并创造了多种独具特色的实际操作模式。在国内,很多高校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都只是注重专业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政治思想表现,轻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障碍表现

1、适应性心理障碍。适应性心理障碍主要存在于大一新生中,由于大一新生刚从中学来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因此有些学生就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比如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于大多数新生来说,来到一个陌生的校园,崭新的面孔、生疏的群体、不同的风俗人情、甚至不同的方言都会让学生感觉不适应,感觉不知所措,常常会感到与人难以交流,从而产生寂寞孤独感。对于新生来说,还会产生一些学习上的不适应。大学的生活不像高中那么紧凑,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这些课余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学习和生活,从而觉得大学生活非常无聊、枯燥、乏味,结果会有挂科、留级、目标不明确,浑浑噩噩地度日等现象出现。

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障碍。由于大学生都是集体生活,人际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倘若搞不好人际关系,将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都将会有不良的影响。然而,由于各人的性格、生活背景的不同又会产生一定的思想上的隔阂,所以,由人际关系而引发的困惑和苦恼就会出现。来到大学,一般都非常期望能够建立友好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这种期望又过于理想化,对别人要求过高,因此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会导致大学生对自己人际关系的不满,认为自己人缘不好,不会处理问题,造成错误的归因。而这种错误的归因往往又会反过来对人际关系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他们就很容易会产生自卑怯懦、自暴自弃、嫉妒猜疑、悲观厌世、孤僻冷漠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这对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乃至身心健康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