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立即报告公安机关、镇中心校。
4、立即联系学生家长。
5、协助公安机关收集证据。
预防性防侵害安全管理制度4
来自校园的性侵害事件,严重损害着未成年人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受害者带来终身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也败坏了教师的良好形象,社会影响恶劣,我校本着对学生的安全,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特建立防范校园性侵害案件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学生开展预防性侵害教育,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和管理。
一、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师德教育。
一些教师之所以走向犯罪,往往与其法制观念淡薄有关。生活中除非是自己遇到了法律纠纷,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主动去学习法律知识。
1.我们将引导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与教师的职业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通过法制教育让我们的教师了解普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了解未成年人所享有的合法权益及所受到的专门保护,了解教师所享有的权利所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从而增强教师的法制观念和模范守法的意识,提高其保护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预防教师性犯罪问题上,要让教师熟悉与性侵害相关的法律条款,了解相关罪名及违法者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让教师认识到保护学生免受性侵害的重要性。
2.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参照标准,深入学习,强化师德建设,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结果列入个人年终考核,确保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
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性知识教育和预防性侵害教育。
1.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而着力让未成年学生了解隐私权,身体自主权性侵害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身体是自己的,任何人不得随意触碰
2.让学生明白,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严重触犯了法律,应当受到法律的严惩。
3.向学生传授防范性侵害,实施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育学生陌生人或熟人都有可能是性侵害的加害人外出上学或回家的路上要结伴而行,不要在无人的地方停留和异性独处时不能关上房门,不要独自去异性的住处,不要轻易接受陌生人或他人的饮料和食品,在他人欲对自己实施性侵害时要大声呼叫,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
三、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在校行为的管理和监督。
1.教师应尽力避免与学生发生身体接触(体育体育课上,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和保护除外),尤其是对异性学生更是如此。
2.上课期间不得随意让学生离开课堂。
3.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辅导,只能在教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进行,且不得关闭房门。
4.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况下,教师不得在教室办公室或其他相对封闭的地点,单独留下异性学生进行谈话或辅导。
5.放学后留学生应当事先征得学生的家长的同意并通知班主任或学校领导。
四、正确处理校园性侵害案件。
如果不幸发生了未成年人学生在校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我们学校将本着对学生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及时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1.保护现场。立即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案情,摒弃一切私心杂念,把法律的尊严,学生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2.保护和帮助受害学生在上报案件的同时,做好对受害学生的保护工作,不向无关人员泄露受害者的姓名及相关案情信息,防止其受到更多的伤害。
预防性防侵害安全管理制度5
一、背景介绍
在当今社会,性侵害问题日益严重,给个人、家庭、组织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预防性侵害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为此,建立和完善预防性侵害安全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二、制度目标
本制度旨在加强对预防性侵害的管理,促进安全环境的构建,保护个人安全,减少性侵害事件的发生,并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给受害者。
三、制度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共场所、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
四、相关定义
1.预防性侵害:指为防范性侵害事件的发生,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障人们的人身安全。
2.性侵害:指违反被害人意愿,利用暴力、威胁、欺骗、胁迫等手段,对被害人的身体、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性骚扰、性侵犯、性虐待等。
3.受害者:指遭受性侵害的个人,不分性别、年龄、职业。
五、制度内容
1.宣传教育
(1)主动开展性侵害预防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性侵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2)制作宣传资料,例如海报、宣传册等,向社会大众传递预防性侵害的信息和知识。
(3)组织员工、学生等参加相应的性侵害预防培训,提高应对性侵害的能力和技巧。
2.安全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