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活动的目的包括:
1、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起源,知道清明节的日期和习俗,并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使幼儿了解清明节与其他节日在气氛上的不同,感受清明节特有的氛围。
3、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教育幼儿学习古人舍己为人、不争功名的精神。
4、让幼儿理解扫墓的意义,通过听英雄的演讲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活动开始之前,幼儿园要求幼儿们留意清明节这一天家人是如何过节的。
活动过程如下:
1、请幼儿谈一谈自己家是如何过清明节的。家里是否有长辈来家里,去给已故的亲人扫墓等民间习俗。
2、讲解清明节的来历。
3、进行讨论:
(1)幼儿们是如何过清明节的?是否吃过鸡蛋?是否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烈士陵园,做了些什么?是否在电视上看到过祭扫烈士的场景等。
4、让幼儿们了解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扫墓日。
教师:每年的4月4日、5日或6日是清明节,它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扫墓日。为了纪念革命先烈和已故亲人,人们通常在这一天扫墓。请幼儿观看与清明节习俗相关的图片。
教师解释:为什么选择在清明节扫墓呢?
首先,清明时节气候转暖,雨水增多,草木蔓生,陵园墓地不可避免地会变得荒芜,需要整理。
其次,清明前后,山青水秀,桃红柳绿,人们借此美好的春光外出郊游。
第三,为了怀念古人介之推,现在将清明节扫墓作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主要活动。
今天,幼儿园还请来了一位曾经参加过革命战斗的英雄,他将为孩子们讲述他亲身经历过的战斗故事。
5、请革命军人讲述革命战斗故事。
6、听完军人的讲述后,请幼儿们分享第一次参加这样活动的感受。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幼儿深刻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培养幼儿尊重烈士的情感,教育幼儿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7、教师播放一些与清明节习俗相关的图片,以加深幼儿对清明节的认识。
清明节征文活动方案7
【活动目标】
1、增加认知: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加具体、详实的了解。
2、培养情感:通过故事和写文章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要爱护父母。通过录像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爱应该更加宏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承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塑造行为: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好好学习、爱护父母、爱护同学、爱护老师、爱护班级、爱护社会。
【活动时间】20--年4月1日
【课前准备】
1、准备与清明节相关的知识、图片、歌曲、小品、故事。
2、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准备一个录像片段:解放战争。与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电视剧。
4、进行一个小调查:了解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活动过程】
(一)、了解清明节
1、引入欣赏《清明上河图》,让学生了解有关清明节的知识。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劳动人民利用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因为它能够客观地反映一年四季的气温、降雨和物候等变化。根据《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而根据《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在此时期生长,都变得清洁而明亮。因此,我们称之为清明。”清明节到来时,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最佳时期。所以有句谚语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还有句俗语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可以看出,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然而,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和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包含了一些特定的风俗活动和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又被俗称为上坟,是一种祭祀逝者的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通常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传统习俗,扫墓时,人们会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奉在亲人的墓前,然后焚烧纸钱,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几枝嫩绿的新枝,最后行礼祭拜并吃掉酒食后回家。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诗《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特殊的气氛。
除了祭祀和扫墓,清明节也被称为踏青节。按照阳历来说,它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是人们春游(古代称为踏青)的好时光。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