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跟随教师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教师总结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身边有哪些事情,是因为获取了准确信息而成功的?是啊,没有信息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以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及时地掌握更多的信息。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6、拓展训练
用投影显示诸葛亮“空城计”,学生思考信息具有的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答案,提出信息的可伪性特征。
六、课后追思
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再仅仅是学科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应用信息研究问题的引路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注重激发和增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更加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艺术,而是不断改进的艺术,通过本节课的教与学,今后要更加注意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4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知识与概念介绍,由于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列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的特征。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讨论法、指导式探究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模拟,激情导入(信息与人类关系)
1、教师活动:用投影显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2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请同学自由讨论,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可能给出的答案为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结论。对于物质和能量学生能理解,但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理解那么深。
2、教师活动:趁热打铁,推出“感觉剥夺实验”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感觉剥夺实验”案例。教师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给出结论: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二)信息定义
教师活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十字路口的交通信号灯,告诉我们信息:红灯停、绿灯行。
生3:从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