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智慧教育教学典型案例6篇
大小:477.03KB 4页 发布时间: 2024-03-26 10:42:04 15.4k 15.26k

以下是关于智慧教育教学典型案例6篇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智慧教育教学典型案例1

一、让智慧在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萌发

创设符合小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不但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开启思维,积极思考。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一课时,在上课一开始,笔者创设了一个“摸球比赛”的游戏:男生摸到蓝球,男生获胜,女生摸到红球,女生获胜;反之对方获胜。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结果,全是女生获胜。这未免使好胜心强的男生产生了几个不解的问题:“为什么老是女生获胜?”“袋子里的红蓝球个数有没有存在什么问题?”“这个游戏公平吗?”……对于男生产生的疑问,笔者笑了笑,打开袋子让学生看。学生发现了其中的秘密――袋子里只有1个蓝球,却有4个红球!学生顿时恍然大悟。笔者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引入课题:在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小。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这样的游戏方式导入,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二、让智慧在师生互动探索的过程中得以开启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是知识的价值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更伟大更具支配地位的成分,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可见,只有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才能让学生收获知识的同时,生成捕捉知识、探索未知的智慧。

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笔者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三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让他们各自折出、、,再分别图上颜色,最后进行观察比较。学生亲历了折纸的探究过程,总结得出==。然后,笔者让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各有什么变化规律。最后,笔者结合学生的交流写板书:

通过数学等式具体化,学生观察、发现了式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感性认识层面上升到理性认识层面,很容易就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可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形成过程,就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且印象深刻。

三、让智慧在预设与生成的动态中建构

课堂教学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和预设;对于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教师要灵活选择,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参与和感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的教学,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剪、拼、移等动手实践,观察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然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解决下面一道题: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第一个图形,学生经过自己测量,算出来的面积数是一样的,都是2×1.5=3(平方厘米),第二个图形,有一部分学生算出来是2×4=8(平方厘米),有一部分算出来是2×2=4(平方厘米)。答案不一样,学生们开始议论纷纷。笔者走到学生中间,了解不同学生的做法,原来有的学生是如图1这样测量的,有的学生是如图2这样测量的。这种情况真的有点出乎笔者课前的预设。笔者抓住这一意料之外的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剪开的平行四边形,再次观察移拼摆后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哪条底和哪条高。通过再次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原来第二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是相对应的底乘以相对应的高,也就是底乘以这条底边上的高。

由此可见,当课堂教学没有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发展时,教师应抓住这一生成资源,尊重学生的想法,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应珍视课堂上生成的信息,及时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使预设与生成闪现智慧,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四、让智慧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内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可见,数学只有走进生活,应用于生活,才能展现出自身的魅力。

生活处处都离不开数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方法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学生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智慧。例如,教完《比例的应用》后,笔者把学生们的视线引到学校的旗杆上:“谁有办法测出我们学校旗杆的高度?”

师:在同样的阳光下,物体的高度和影长的比是固定不变的。谁能应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顿时安静了下来,显然学生们正在认真思考这个“难题”。看到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笔者说不出有多欣慰。正当笔者陶醉在这愉悦的情境中时,喜欢动脑筋、被同学称为“小博士”的学生举起了小手)

师:好!你有什么办法介绍给同学听听?

生:在阳光灿烂的早上,拿上我们的米尺,先测出米尺的影长,再量一量旗杆的影长,设旗杆影长为x米,然后列出比例式,再解比例,就可以求出旗杆的准确长度。

这时,教室里爆出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笔者顺势引导:“学数学就是要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我们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装修教室要铺多少块地砖、粉刷墙壁要用多少腻子粉、安装铝合金玻璃窗要用多少材料、到小卖部买本子要找回多少钱等,都要用到数学知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就会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学习更加感兴趣。生活给智慧的生成予以不竭动力和源泉,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架起数学与生活连接的桥梁,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那么学生展现出来的智慧,就会让你收获惊喜。

智慧教育教学典型案例2

一、对学生的智慧火花要进行恰当引导

案例1: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

问题情境: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25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5或85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多少题?

教师有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自己先试试.

学生表现出浓厚兴趣,都积极思考.结果出现了三种情况:

学生A:用算术的方法,罗列了所有的可能性.

学生B:用方程的方法,列出了4x-1×(25-x)=85,得x=22;然后联系实际,根据答对多得分多的理由,得出答案.

学生C: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来解,列出了4x-1×(25-x)≥85.

老师见此情况,高兴不已,连忙喊好.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

分析与思考:

听课老师也都觉得学生的回答精妙无比,但也许是生怕被扣上“扼杀学生积极性”的帽子,教师对方法的特点、优劣、取舍均不予置评.这对听课老师来说,或多或少是一种遗憾.但对学生来讲,当他的智慧向教师发出挑战时,教师没有恰当地进行引导,其负面影响就不仅仅是一种遗憾.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探究方法多样性的有利资源,提炼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优化方法,并把教学方法引向本节课的重点――用不等式解应用题.

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多种多样,千奇百怪.教师要善于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在给学生提供广阔思维空间的同时,更应对学生闪烁的智慧火花进行积极引导,促成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让课堂教学真正焕发生机.

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

案例2:

曾经听过一节《多边形》的公开课,教师设计了20多个问题,学生一个接一个回答问题,教师一问到底,几乎没有对教材进行精讲分析,课堂上似乎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但仔细分析教师所提的问题,以记忆性问题居多,学生杂问杂答,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主次不明,心中疑惑仍在提问中延续.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5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