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教师的六个基本素养6篇
大小:489.09KB 7页 发布时间: 2024-03-26 11:37:54 11.75k 10.77k

育心理学等,通过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找出规律性的育人方法,掌握人的成长发育规律。

优秀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素质?

首先,教师是一个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真知的人,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断的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讲究教育策略和方法,做到教学相长,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时空,也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一个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你的引导和组织下,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能照顾到个性差异,能在各方面作好表率,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教师是学生的朋友,能够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心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变得更加自然、更加真实,因为学生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个体。与学生交流是教师获得快乐的源泉,能够在交流时使学生获得快乐,获得教育,同时也获得了对你的肯定和认可。

最后,教师是学生的“父母”。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同时学生除了智力培养外,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要从关心每一位学生入手,从学习上、生活上来真正关心学生。殊不知,一个“学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或本身心理方面的缘故,能够适时送去一个微笑,一份祝贺,一句问候,给他们信心和鼓励,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总之,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来与学生交流,用爱心来关爱学生,用耐心来教育学生,用责任心来对待学生,让你和学生心连心。

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心素质,增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教师一方面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同时还要面对逆反心理越来越强的学生,这种“夹心饼”似的角色更令挫折倍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高度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水平,在遭受挫折时不会产生悲观、动摇和畏惧的心理。能承受困难的压力,同时能冷静思考对策,克服困难和险阻。要保持一种“乐观、自信、坚强、耐心”的时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身心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洪流中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邹平县好生镇中心校

我心中的优秀教师

1、教会学生做人。

如何在“言”上引,“行”上导,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会做人,这是作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需具备的素质。所以说,优秀教师首先是高尚者,才能教学生做一个“大”写的人。

2、教会学生学习。

学生个性差异很大,学习上自然如此。如何让每一个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快乐中获得真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是一般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人们常说: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作为优秀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取水”,并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教会学生都有“吸水”的本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境界。

3、教会学生生活。

一个不会生活的孩子,他就不可能感觉到生活的美好。如果把学生的生活单单理解为学习、吃饭、睡觉,那就大错特错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感觉到社会的多变和繁杂,就会出现诸如青春期困惑、游戏厅网吧的诱惑及社会其它不良思想影响等。作为优秀教师,应该有“生活处处皆课堂”的理念,能用睿智的头脑,引导学生;聪慧的双眼,观察学生;灵敏的耳朵,聆听学生。及时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的享受生活。

进入21世纪,人类步入信息化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挑战。加强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技术能力素质,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随着“校校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进和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正处于由“基础设施建设期”转向“信息技术应用期”的转折期。当此重要时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颁发和执行将引领我国从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期走向教学实效的应用期。帮助教师反思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进而增加学生接触、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机会,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试行,对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有着重大意义。近些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教育部从1999年至2003年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这些举措加强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对提高教师教育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教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和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料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创设一种新型教学环境。这样一种新型教学环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体现出“自主、探究、合作的特征”,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到真正落实。这样一种努力和方向,正是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和要求的,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有力地促进广大教师尽快适应信息技术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紧迫要求。

第二,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也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导向。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证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工作的专业水平是造就高质量国民教育的根本保证和必由之路。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今天的教师,仅具有教育教学理论素养和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贯彻到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技术的应用对教学活动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日趋明显,掌握和有效运用教育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内涵,成为广大教师迫切

需要掌握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里程碑”。

第三,改变传统观念,加强学术交流也是必要的。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有目共睹,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础学科的思想和态度却在这种应试的大环境下无法马上改变,不论是学生、家长、其他科目教师、学校领导还是信息技术教师本身思想都没有从忽视信息技术的状况中转变过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对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责无旁贷,所以我们需要坐下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本身的教学水平,自己先重视起来,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大家不定期的召开研讨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在论坛里交换教学经验和心得,教案和课件等教学资料信息共享,为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努力。主要是通过网络营造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活动平台和资源库。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正式颁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三部分。每部分内容都涉及意识与态度(主要包括重要性的认识,应用意识,评价与反思,终身学习等内容),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内容),应用与创新(主要包括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等内容),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公平利用,有效应用,健康使用,规范行为)等四个能力维度。《标准》把引导中小学教师具备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探索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途径及方法,并使中小学教师明确在应用教育技术过程中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这是我国颁发的第一个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是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当今的时代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在知识竞争这个大环境中,着力促进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成为世界各国迎接挑战的对策。中国《素质教育》学习刚要指出:“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的问题,呼唤着新的思路,新的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观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如何教学教育改革,改革的出路何在?教育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致力于创新。创新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因为创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需要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出一条适应现代教育,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彻底改革不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教学模式。因此,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何谓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应当是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理念,宽厚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创业精神及其沟通学生的能力,并且要真诚的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具备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我们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面对新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这句话深刻地概述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人认为,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育人为本”应当是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基本信念

中国《素质教育》学习刚要指出:“教育不仅仅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批评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的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学校的基本任务,是要使每个学生成为志向高远,人格健全、基础扎实、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要

实现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教师要从“育人为本”这个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才能实现“育人为本”的信念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什么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呢?所谓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指的是一定阶级或基层的人们,在一定历史时期里对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看法。包括对教育的本质、目的、原则的认识。对其中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即教育观念;对其中一系列问题的看法,即教育思想。一个人,有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教育思想改革,才能寻求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模式,也才能把本质工作搞好。因此,教师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信念,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为什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因为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注入新的内涵。过去的教育思想观念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转变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把学生当作是填满知识的“容器”,教学实行“注入式”、“填鸭式”教学法。教师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那种“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正常思维、选择和学习方式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在个别教师眼中,只有规规矩矩的学生才是好学生;那些好动的孩子甚至受到诉责。结果,本应该生动活拨的教育变得死去沉沉。原来充满想象和创造欲望的孩子,变得墨守成规,孤陋寡闻。

“以人为本”应当是现代教师具有的基本信念。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应当会育人。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现代教师应当不是“教书匠”,而应当是一名“教育家”。

(二)转变陈旧的人才观念,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要实现“以人为本”的信念,我们教师要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为先导,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在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中,惟有功课门门优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惟有考的起高等院校的学生才是人才。这种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转变与更新,否则,我们教育战线上要培养出新世纪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是不可能的。作为现代的一名人民教师,应当具有“生生能成才”的教育思想观念。尽管每个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差异,有着不同的个性,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有报效祖国,服务于人民的志向,认真学习,刻苦专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就一定能够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教师只有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观念,相信生生都能成才,才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特点和特殊教育需要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某个方面暂时落后。人无全才,“合格加特长”就是有用之才;承认差异,扬长避短,人人都会展现出独特的才华。

二、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教育观念的转变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形成的。21世纪的中国,由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有了迫切的需要。

中国国情需要推进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不符合当今中国实际人才的需要。因为“应试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教育,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所需人才。当今我们正步入21世纪信息化的时代,给中华民族重新跃进世界之列带来了新的契机。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造就人才的伟大工程。因此,教育必须实现几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人才素质的现代化转变,多种多样的人才规格,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结构。21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外语的基本表达和计算机应用知识技术,而且要具有能动性,独立自主和开拓创新性。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平等合作精神。二是教育结构和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