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知目标: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2、情感目标:通过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的情感。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能认清自己的不足,学会好好学习、热爱生活、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一)、了解清明节
清明节习俗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这一习俗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据记载,在秦汉时期,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古代有关清明扫墓的诗句也非常有名,比如孟姜女寻夫小曲中写道:“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还有唐代杜牧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清明扫墓的情景和氛围。为什么要在清明扫墓呢?大概是因为冬去春来,草木萌生,人们想到了先人的坟茔,担心有没有狐兔在穿穴打洞,担心雨季来临会不会塌陷,所以要去亲临察看。在祭扫时,人们会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至于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为“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祭扫烈士墓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仅是纪念自己的祖先,也是纪念历史上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的方式。清明节祭扫烈士墓和革命先烈纪念碑,已成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形式。
(二)、学会去爱
通过讲英雄故事,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主题班会为新中国献身的叔叔阿姨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如果是你,你敢吗?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读习作《小夜莺,我想对你说》。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的道路是先辈用鲜血铺成的。是他们为我们民族的解放,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计个人得失,不畏艰难险阻。“东方红,太阳升”,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掀开了我们祖国崭新的历史篇章!他们把生存的权利留给了后代,用血肉筑成了新的长城。认识到刘邦是小我,是小爱,他们才是大我,是大爱。
3、诗朗诵《站在烈士纪念碑前》。
通过诵读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激发他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清明节活动主题策划方案经典8
【活动背景】
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既是人民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此外,清明节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知识竞赛,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写文章知道要爱父母。通过录象、朗诵等活动知道我们的爱要更远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学会好好学习、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班级、爱社会。
【活动时间】20__年_月_日
【课前准备】
1、收集与清明节相关的知识、图片、歌曲、小品、故事。
2、鼓励学生与父母一起去纪念自己的亲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准备一段录像片段:解放战争
与同学们一起观看有关解放战争的电视剧。
4、进行一次小调查:了解家乡的清明节习俗。
【活动过程】
清明节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劳动人民通过二十四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清明节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升高、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因此,人们常说清明前后,是点瓜种豆、植树造林的最佳时机。这表明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然而,清明节作为节日,不仅仅是一个节气。节气是标志着物候变化和时令顺序的,而节日则包含着特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用来祭祀祖先和扫墓。扫墓是指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通常在清明节进行扫墓。
按照古代的习俗,人们在扫墓时会带上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将食物供奉在亲人的墓前,然后焚化纸钱,为坟墓加上新土,插上几枝嫩绿的新枝,最后行礼祭拜,吃掉酒食并回家。唐代诗人杜牧在他的诗《清明》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被称为踏青节,根据阳历来说,它在每年的_月_日至_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候,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机。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祀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然非常盛行。清明节不仅让我们缅怀先人,也让我们与自然亲近,感受生命的延续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