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遇到火情和危险情况时,要保持镇静,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
注意事项:
防火:不要在易燃物品(如棉织物、柴草堆、木板堆、柴油汽油库等)附近玩火或放鞭炮。使用液化气灶时要注意合理使用,使用完电熨斗和电炉后应立即拔掉插头。
防触电:不要随意摆弄电器,使用老旧的电器设备时要注意检查和维修。
防中毒:不要食用过期或腐烂的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防坏人: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随陌生人离家出走,夜晚不要独自外出,遇到坏人要记住他们的外貌特征,不要将贵重或稀有物品公之于众,平时不要携带过多的钱财。
(六)学生发表本节班会课的感想。
(七)班主任总结:
同学们,生命就像一根丝线,一端系着昨天,一端系着明天。站在这两端之间,我们才意识到,因为生命的存在,我们才能拥有今天,而因为今天,我们的生命得以延续。
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这些事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自救互救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家具备这种意识和能力,在紧急情况下,我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们的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一次小小的意外就可能让生命的薄弱纸张破裂,一点微弱的烛光可能被寒风和冷雨吹灭。但是,如果我们将这点微弱的烛光捧在手心,细心呵护,那么它就可能照亮整个世界。
让我们将心中的温暖献给这美丽的生命吧!
清明节系列活动方案大全及流程9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更具体、详实的了解。
2、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准备:清明节的有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释题
1、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它在每年的4月4~6日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
2、清明节:清明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农事季节,也是24节气中演变成民间节日的节气,又称“清明节”。作为节日,它又包含了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三、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自然会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传说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晋文公),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了母亲隐居绵山。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死了。晋文公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的柳树树洞里的衣襟上,题了这样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四、清明节的古老风俗
1、考虑到老人和孩子耐不住寒冷,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有了各项野外健身活动。
(1)放风筝,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2)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4)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5)插柳、戴柳,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人们为了防止鬼的侵扰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