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活动内容
1.科学与数学主题选定
在跨学科项目研究活动中,选择一些与科学和数学相关的主题,例如物体运动、天文学、环保等,以此为基础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
2.项目设计和策划
根据选定的主题,设计与科学和数学相关的活动和任务,结合小学阶段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
3.实践活动与探究研究
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过程,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4.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协助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5.结果总结和展示
在项目研究活动结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感悟,总结和归纳研究成果,进行研究报告的撰写和展示,以展示研究的成果和提升研究的自信心。
四、活动评价
通过项目跨学科研究活动,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与数学能力,包括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等。评价方式可以结合学生的活动表现、实践成果和研究报告进行综合评价,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和鼓励。
五、活动持续时间和安排
本项目研究活动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进行安排,建议持续3-4周时间,每周进行1-2次实践活动和探究研究,以及适量的课堂讲解和研究反思。
六、活动资源准备
为了保障项目研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准备好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源和材料,例如实验器材、示范材料、计算工具、参考书籍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跨学科项目学习活动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希望能够通过此项目促进学生对科学和数学的兴趣培养和知识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案例4
小学数学、科学这两门学科都属于自然科学,它们之间的教学理念基本相同,
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分析与推理、动手操作的能力。两学科的课程标准中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分析、学习活动、教学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描述大致相同。针对现在存在的数学、科学学科之间相近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整合,本文以小学数学、科学教材中“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为例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图形与几何中测量的学习内容,安排在苏教版数学
六年级上册。学生是在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等内容,与此教学内容相关的是科学"认识量筒"。这一课的重点要让学生理解量筒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规范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以及如何识读量筒上的刻度。学习这一课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从而体会到水与每种生物都息息相关,增强节水意识,自觉保护水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数学教材中“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学习的关键就是学生建立容积与容积单位的观念,感受“1升与1毫升”的实际意义,然而这些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活动体验“量筒和量杯”,积极参与、讨论和动手实验,而数学课中借助量筒的模型可以促进对度量液体体积的认识,其中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与实际大小是难点。对数学中未学而科学中已学过的内容可以用已学习的科学知识指导未学的数学内容,促进科学知识在数学中的迁移和应用。
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除了准备多媒体课件中的动动画演示外,还要再带一套“量筒、量杯”进行现场演示操作,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注重加深学生体验50mL、100mL、500mL的液体大约是多少,建立起容积观念。
(1)直接出示带有250mL、1ml等字样的包装盒、饮料瓶等,揭示课题;
(2)自学容积概念及容积单位,并举例加以说明;
(3)出示量筒,动手演示操作,得出升和毫升的关系;
(4)练习测量50mL的水。
(5)再利用量筒,动手操作,理解容积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强调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猜测、比较等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将知识内化。
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案例5
教学目标
•通过数学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语文学科的融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