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现场指挥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人员要亲临现场,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分析局势,果断做出正确指挥判断。
3. 设置警戒原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要迅速疏散现场周边人员,设置警戒,保护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 降低损失原则:处置方法要妥当,要以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全,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和财产安全为工作重点,力求尽量减少社会影响,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危害。
5. 基本装备原则:学校为处置突发事件提供应急广播、安全头盔、警戒带、袖章标识、强光手电、电喇叭、消防器材等必要基本装备保障。
6. 协调配合原则:学校各部门及教职工要明确职责任务,按照预案分工,互相协调、通力配合,对突发事件进行妥善处置。
7. 追究责任原则:依据处置突发事件预案中职能任务分工,划清权限职责;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因未能落实预案有关要求造成学校经济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依据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日常教育和防范:
1. 搞好学生课间活动日常管理,防止拥挤等现象的发生。分年级、班级有序进出操场,不强调快速、整齐。值日领导和值日教师负责维持秩序,监督、疏导、管理学生。
2.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礼貌礼让的教育,开展预防拥挤踩踏事故的演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发生拥挤踩踏事故的原因、后果及防范措施,了解在教室、门前打闹、搞恶作剧的危险性,告诫学生行走靠右,加强自救自护的教育和训练。
3. 不定期检查学校校舍、围墙、用电线路等,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
4. 在醒目的位置设立紧急情况疏散平面示意图。
五、紧急疏散程序:
当发生建筑物倒塌或特大火灾等安全事故时:
1. 事故现场的教师一边指挥学生进行紧急集结疏散,一边以最快速度将事故信息传递到应急领导小组。
2. 指挥机构人员马上按工作职责到现场指挥全校师生进行紧急疏散,具体如下:
- 全校通过广播或以三次一长二短的哨音发出紧急集合信号。
- 用高音喇叭进行现场指挥疏散。
- 紧急疏散小组结合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立即到班级指挥学生按顺序疏散。
- 脱离现场后,各班主任、年级主任迅速组织好本班、本年级学生,整理好队伍、清点好人数,不允许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对没有到场的,要做好登记,并及时上报现场负责领导。
- 对于受伤的学生,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并及时通知家长,有关人员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
- 其他工作参照消防预案或建筑物倒塌预案。
六、附件:
1. 预案启动后,各组人员在第一时间到位,做好各级工作,防止事态扩大。
2. 教学区人员密集,在疏散时,要保持现场秩序,切忌慌乱、学生人为起哄、拥挤,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
3. 做好本预案的演练工作。
学校安全活动方案精品5
一、演练目的
本次应急演练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开展演练活动,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地震、防空、消防等基本知识,掌握避险逃生常识,树立生命意识,应对和减小突发事件造成的灾害,确保生命安全。
二、演练范围
本次演练活动将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演练活动,并充分考虑学生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周密安排,注意把握方式和强度,加强安全防范,避免发生意外。
三、演练时间
本次演练活动将于__年_月_日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学校自行确定。如遇中到大雨等恶劣天气,演练时间可以顺延。
四、演练地点
所有学校将在本校校园内开展演练。对于有多个校区或教学点的学校,需要分别在各校区或教学点开展演练。
五、演练准备
1. 制定演练活动方案:学校需要成立演练活动领导小组和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安全员、引导员、信号员等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
2. 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学校需要在校园内确定应急避难场所,如运动场、操场、草坪、空地等。可以确定一处应急避难场所,也可以确定多处。封闭式的应急避难场所要有至少2个宽度不小于3米的通道。
3. 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每个应急避难场所要设置标志牌,标志牌要牢固树立在应急避难场所内适当位置,高度适中,平时不得移动。标志牌要长方形,面积原则上不小于1平方米,材质较硬,标注醒目的“应急避难场所”文字,可配图案。
4. 制定疏散方案:学校需要制定疏散方案,明确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每位教职工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每个班级要确定疏散路径和场地。学校要结合平时演练实践,再次研判、确定本校区或教学点合理的疏散线路,完善或绘制疏散示意图,并张贴在醒目部位。同时,要全面清理疏散通道,确保畅通。
5. 准备临时急救物品:学校需要准备适当数量的药品、器材、饮用水等物品,以备演练活动的临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