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宪法,讲宪法主题班会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了解犯罪和违法的概念。
2、培养学生遵守和维护法律的自觉意识,增强青少年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班长报告本次班会活动的意义
班长: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日益改变,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人和群体,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我们的权益。如果我们不了解法律,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益。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我们准备了这次以《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为主题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以便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二、活动记录
1、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主持人:同学们,现在开始三年一班的《法律与我们息息相关》主题班会活动!
在繁华的大街上和人擦肩而过时,或者在僻静的乡间小路欣赏美景时,或者在与他人交往时,或者在购物或售物时,你是否曾想到过“侵权”这个词。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为了每个人的幸福和快乐,让我们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吧!首先,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竞答,竞答分为抽签必答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得分为20分,抢答题答对得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组得分最高,就是优胜小组。
2、必答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在1991年9月4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 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 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答案: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
(4) 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抢答题
(1) 什么是未成年人?
答案:未成年人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对于适龄未成年人来说,接受义务教育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不能辍学。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哪些规定?
答案:对于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责任。如果经过教育仍不改正,可以撤消监护人资格,重新确定监护人。
(3)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招聘有哪些规定?
答案: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聘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对非法招聘未成年人的组织和个人,将受到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在1955年3月18日通过并公布的,于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
(5) 《教育法》共有多少条多少章?
答案:《教育法》共有十章、84条。
(6) 《义务教育法》是何时通过并施行的?
答案:《义务教育法》是在1986年4月12日通过并公布的,自1986年起开始实施。
(7) 违反《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答案:对于适龄儿童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除了进行教育批评外,还应对监护人或招聘人处以罚款,并责令停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知识竞答,我们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动脑思考,积极参与。不仅了解了法律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还掌握了许多法律常识。下面,让我们把身边发生的事情表达出来,让同学们一起分析这些行为。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表达得最精彩。
4、同学们表达身边的违法行为
学生1:有的同学向我借钱,我不借,他们就找人打我。
学生2:我的朋友被打了,其他人帮他出头,不出头就不够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