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熟的各个粽子上分别贴上“福、禄、寿、禧”红字,将粽子包装在礼篮上,并在礼篮上贴上“福、禄、寿、禧”送老人字样;店人事于活动前两天联系好各店要慰问的老人院或老干活动中心,确定慰问时间和活动流程;由店长、专卖店老板等店领导带领店内员工和热心顾客一同去拜访老人,为其送上礼物,以表慰问;店专卖店做好后勤和宣传工作,将活动的过程和效果进行拍照并于活动结束后将照片张贴在店内。
五、活动宣传
1、店企划于_月_日将喷绘好的活动内容宣传板告示板摆在店正门口显眼位置和服务中心做前期宣传。
2、活动期间,店内广播准确、简洁播放活动内容,播放频率不得小于1次/30分钟。
3、活动期间,店收银员和员工积极主动告知顾客参加促销活动。
4、加强对促销员的促销意识培训,让其明白搞好__钻石的促销活动是互利的,积极主动地融入到__钻石的促销活动中来,做好促销活动的口头宣传。
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范文8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结合本校彩豆文化特色,推出了"彩豆情怀,端午显爱"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希望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二、活动设计
(一)找一找
我们的活动对象是1至5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从阅览室或网上找一找关于端午节这一节气的相关知识,例如端午节的由来、屈原的故事、赛龙舟和包粽子的习俗等。
(二)说一说
我们通过午会课、班会课和班队课,组织学生互相分享相关的知识。
1. 对象:1至2年级的学生
要求:学生们可以说说端午节的由来,以及包粽子的习俗。
2. 对象:3至4年级的学生
要求:学生们可以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包粽子的习俗,以及屈原的故事。
3. 对象:5年级的学生
要求:学生们可以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包粽子的习俗,屈原的故事,以及屈原的诗词。
(三)画一画
我们的活动对象是3至5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以"走近端午"为主题制作一份小报,能够反映端午的习俗,表达自己的心声和对生活的体验。3至4年级的学生可以制作手抄报,5年级的学生可以制作电脑小报。
(四)写一写
我们通过黑板报、班级橱窗等阵地,进行环境布置设计。
我们的活动对象是3至5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以"端午情怀"为主题出一期精美的黑板报。4年级的学生可以以写信的方式为"512"地震灾区的小伙伴写封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的理解,并与小伙伴分享端午的快乐。5年级的学生可以参加屈原诗词钢笔书写比赛。
(五)学一学
我们的活动对象是1至5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以"我向奶奶学一技"为主题,学习粽子的名种包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尝试用各种豆物作为佐料包粽子,并且品尝不同地方、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粽子。
(六)比一比
我们的活动对象是3至5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求学生以"六一我作主、端午我进步"为主题,进行故事演讲比赛。故事内容可以是学习屈原的小故事、反映端午民俗气息的生活故事,或者是自己在端午学习一项技能的小故事。
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范文9
一、活动主题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等。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他是楚国的左徒,被世人尊称为三闾大夫。他提倡举贤任能,主张改革弊政;他主张联齐抗秦,兴邦强国。然而,因为遭到谗臣的嫉妒和诽谤,他被楚怀王贬谪远离朝廷,后来又被放逐到湘沅地区。在这一系列的流离失所中,屈原仍然忧国忧民。当他听说秦军攻破楚国的都城郢都时,他感到十分悲愤,投江自尽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国难的忧虑。从古到今,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抒发爱国情怀已成为华夏儿女的共识,这就赋予了端午节爱国主义情结,即所谓的“端午情结”。
在端午节,人们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庆祝这个节日: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的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以此来镇宅驱邪。据说,唐明皇开元年间,他因病发而昏迷不醒。在梦中,他梦见两个鬼魂,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穿着红色的无裆裤,偷走了杨贵妃的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着殿堂跑来跑去。大鬼穿着蓝袍戴帽子,捉住了小鬼,把小鬼的眼睛挖掉,然后一口吞掉了他。明皇醒来后,他感到奇怪,于是询问大鬼的身份。大鬼自称是姓钟,名馗,曾经参加过武举,但没有考中。他愿意为明皇除妖魔。明皇醒后,他的病症奇迹般地痊愈了。为了纪念这一事件,明皇命令画家吴道子根据梦中所见绘制了钟馗捉鬼的画像,并下令全国人民在端午节期间张贴这幅画,以驱逐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等制作成人形,称之为艾人。人们会将艾叶悬挂在家中,剪成虎形或者剪成彩色的小虎,然后贴在身上,妇女们会争相佩戴,以驱邪辟瘴。人们还会用菖蒲制作成剑形,插在门楣上,以驱逐妖魔。
赛龙舟:据说古代楚国的人们为了拯救被贬谪的屈原而划船追赶他。他们争先恐后地追到洞庭湖时,却找不到屈原的踪迹。为了防止鱼儿吃掉屈原的尸体,他们划船在江中竞渡。这就是赛龙舟的起源。后来,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划龙舟来纪念屈原。赛龙舟的习俗在吴、越、楚等地盛行。清朝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了龙舟竞渡活动,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在台南市法华寺的半月池主持了一场友谊赛。如今,台湾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龙舟竞赛。香港也有龙舟竞渡,近年来英国人也效仿中国人的做法,组织了自己的队伍进行竞赛活动。
然而,这个重要的节日目前正逐渐衰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意识形态的变化对传统产生了直接的冲击。端午节的习俗越来越衰落,除了个别地区和民族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对节日的意识正在逐渐淡化,一些传统的端午节习俗已经或正在消失。虽然吃粽子的习俗还在保留,但是悬挂菖蒲、艾草、饮雄黄酒、带五色缕等习俗几乎已经绝迹;粽子也不再是节令食品,现在在大城市随时都可以买到。另外,端午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间节日,它的平民化、生活化是它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中国的端午习俗虽然流传了几千年,但从来没有上升到仪式化、礼仪化、典礼化的程度,也没有制度上的保证。民俗的这种随意性决定了端午节的仪式传承具有不稳定性,这也影响了端午节的传承。然而,端午节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这个习俗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毕竟有它存在的理由,毕竟有人们的心理和思想在支持着这一活动的传承和发展。巫术避疫驱邪、生活愿望的体现、文化娱乐的开展,这是端午节习俗演变的轨迹。
中国端午节习俗历史悠久,涉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端午习俗文化圈。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的端午习俗相似,这是历史上民俗文化交流和影响的结果。我们不仅要探讨端午节习俗的起源,更重要的是研究这一传统对各国各民族人民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韩国江陵的端午祭是韩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韩国已经将来自中国的端午节习俗本土化了,使其成为韩国民族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并受到了重视和保护。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中国各地仍在传承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如果我们能妥善保护中国端午节的各种民俗,那将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