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实施要求,学校特制定了落实方案。
二、总体目标: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方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学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依据学校办学理念,在立德树人和德教融合的过程中培养具有良好习惯、学习主动、兴趣广泛、快乐健康,并具有友善、博爱、奉献水之品格的源源少年。
三、实施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
2.坚持遵循规律。要把握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规律,包括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的教育规律,开展德育工作的专业化建设,通过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3.坚持协同配合。强化家庭教育,突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活化社区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网络和教育资源,延伸德育时空,加强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
4.坚持常态开展。将德育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化,重视德育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全员性,注重德育活动的序列化和体系化,实施德育内容的课程化和日常化,保障德育阵地的专门化和稳固性。
四、实施内容:
1.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国史教育,利用国庆、建军节、国家公祭日等特殊节假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人故居、历史博物馆等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分层落实国家、社会、公民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入课堂、教材和头脑,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家国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有机结合,广泛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积极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爱家乡”的实践教育。
4.生态文明教育。从垃圾分类、节粮节电、节水开始,从“环保小卫士”做起,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创建“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等契机,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建设,配齐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为未成年人的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生涯规划和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五、实施途径:
(一)加强全员学习,深刻领会指南精神
1.领导带头学习。学校主要负责人、德育领导小组成员要带头学习,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和规划,修改学校的精神,强化德育工作意识和责任,形成积极主动的全员育人格局,并按照指南要求开展好德育教育和实践。
(二)及时认真梳理,分析学校德育现状
围绕指南要求,对照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情况,摒弃不合时宜的德育活动形式和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德育课程意识,注重德育内容的完整和内在科学性;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加强学段之间德育目标、方式和手段的有机衔接;对照德育指南提出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规划和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深刻理解“育什么样的人”,做到眼中有人,坚持儿童立场,从小微入手行动,从具体行为习惯养成入手,深化“小水滴双十习惯”教育,普及“三爱三节”等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
(三)全面精准实施,深度贯彻指南要求
1.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学校课程仍然是德育的重要资源,课堂教学肯定是德育的主要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所有课程的德育功能,实现从“德育课程”到“课程德育”的转变。构建德育课堂的新模式,推进教学内容在鲜活、生动、有趣中明理,使课堂教学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真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依据好习惯培养“双十”体系完成《小水滴双十习惯》校本课程的编写,发挥好“好习惯好生活”创新实验室的作用,借助好习惯银行评价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
2.精心打造“如水文化”。通过校园重建工程,挖掘水的内涵,精心打造“如水文化”,做好新建校园的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重视全过程的校园文化建设,丰富走廊文化和墙壁文化,让整个校园润物无声,处处育人。让学生在每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水文化的内涵。开发和利用网络德育资源,研究“互联网+德育”模式,开拓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3.不断创新活动阵地。以学校城市学校少年宫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主题周节、社会实践和兴趣社团为阵地,发挥学校整体育人功能,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艺术节、科技节、读书会等活动,结合仪式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节日教育、生命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传统节日的体验感和文化感,加强学生基础道德教育实践。科学统筹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和班级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和社会志愿者为学生社团提供指导和服务。
4.广泛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开展多样化的“劳动美”实践活动,学校提供劳动锻炼岗位,家庭提供劳动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场馆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组织研学旅行,磨练学生的意志品德,提高沟通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
5.落细落实德育管理。树立管理育人的理念,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完善管理制度,守住德育工作的底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阳光教师和五佳班主任、五佳搭班老师、五佳好事的评选,教师亮身份、我心目中好老师核心词征集、幸福点滴分享、捕捉魅力瞬间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发现幸福、践行幸福、传播幸福。明确学校各个岗位的育人职责和要求,画好全员育人的网格线。细化学生的行为规范,标注好学生道德品质的起跑线。健全面向全体、关注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为特殊群体提供保护伞。
6.不断推进协同育人。继续以“家委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亲子公益活动”、“智爸慧妈工作室”等形式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开放校园,让家长走进学校。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家长学习掌握不同的家庭教育方法,寻找教育契机,与学校共同推动学生发展。结合区域发展、学校工作和学生学情等内容,借助、晓黑板、家理会微信群、公众号等传播学校育人理念和途径,尝试拓展家校互动的新途径。主动与共青团、关工委、社区等组织和部门对接,建立联动机制,搭建育人平台。改善学校的外部教育生态环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六、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加强和提高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德育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统一认识,积极落实,深入推进。
2.组织保障。学校成立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方案领导小组,负责指南的宣传、学习、实施、检查和评价。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具体抓落实。
3.资源保障。精心编制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经费预算,合理安排年度预算,高效使用资金,提供德育工作必须的场所和设施,配齐相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等。积极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开发德育网络资源,加快信息化推进,强化现代技术的保障作用,通过大数据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4.评估保障。改变德育工作由班主任“单打独斗”的局面,发挥学科教师和家长的德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完善教师德育工作评估、监督和考核体系。规范化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认真开展学生的品德评价,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记录学生成长情况,反映学生成长实际状况,为评优评先提供重要的评价依据。
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及措施怎么写7
本学期,学校的德育工作将围绕“一二三四五六”德育重点展开。以下是具体的内容:
(一)一声问好:老师好
1、要求学生进校园后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平时在校园里,遇见老师同学也要主动问好。
2、先教学生如何问好,包括上下课的师生问候。学校有重大活动时,主动向外来老师领导问好。
3、在家庭、社区也要学会问候他人。
(二)两个轻声:走路轻、说话轻
我们发现这是最难培养的好习惯。这要求每一位班主任做到:
1、提醒学生在楼层、上下楼梯不奔跑,不吵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