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卫生部报告。
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组织专家对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响应终止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5.现场调查处理
5.1医疗救治
临床医护人员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等标本,以备送检;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
6.善后处理
6.1后期评估总结
水性、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处理后,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水性、食源性疾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
6.2资料收集整理
参与调查处理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分别将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档案。
6.3责任追究
6.3.1对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4信息发布
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处理及进程信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统一向社会公布,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无权向社会发布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
7.保障措施
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方针,各科室应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组织开展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卫生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7.1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源性疾病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
7.2物资保障
建立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特效药物、消毒药械和检测检验设备等)。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供应。
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演练4
一、目的
为及时、高效、妥善处置在我区范围内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二、依据
根据《____食品安全法》《xx回族自治区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xx回族自治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
三、分级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中发生的食物中毒、食品污染、食源性疾患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或可能有潜在的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事件或情况。依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
1.Ⅰ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包括我区在内的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Ⅱ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自治区内2个以上地级行政区域的;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1起食物中毒事故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3.Ⅲ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影响范围涉及自治区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的,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4.Ⅳ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污染已造成严重健康损害后果的;1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人数在99人以下,且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四、范围
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或可能有潜在的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五、工作原则
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在食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餐饮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预案》。
2.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
3.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快速反应、果断处置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落实各自职责。
4.科学决策、依法应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