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跌倒后如何处理?
老年人在跌倒后,如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将会大大降低因跌倒导致的伤害。
首先,要判断自己是否受伤:
1、如果只是软组织损伤,没有出血,则无需特别处理,注意保暖即可;
2、如果有出血或伤口,应先止血。若伤口较小,可用消毒纱布轻轻盖住伤口;若伤口较大且深,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缝合、包扎或打破伤风。
其次,在观察伤势的同时,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若有骨折或其他部位受伤,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哪些因素会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风险?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平衡能力逐渐下降,容易跌倒。
2、性别: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跌倒,因为男性的肌肉力量更弱。
3、视功能:视力减退会影响老年人对环境的识别,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4、骨骼肌肉系统:关节活动度下降、肌力减退和肌肉减少等都会增加跌倒风险。
5、药物:服用多种药物会使老年人产生许多不良反应,影响行走和平衡能力,从而增加跌倒风险。
6、精神心理状态:老年人认知功能减退、抑郁,易导致行为异常,进而增加跌倒风险。
7、环境因素:路面湿滑、灯光昏暗、家具太高或过低等都会导致跌倒风险增加。
四、防跌倒的方法
1、行动困难者:使用拐杖、助行器等辅助器具,可以提高他们的移动能力。在床边或者浴室内安置扶手,或用扶手固定。
2、视力不良者:增加照明,尽量使用柔和的光源,如白炽灯或者荧光灯。使用照明良好的地方,保持光线不变暗或过亮。
3、平衡能力不足者:尽量减少在楼梯上走动,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
4、体位性低血压者:坐位时抬高双腿,使用床档、穿舒适的衣服,睡前两小时不要喝水。
五、如何降低跌倒风险?
1.老年人居住环境的装修应简单大方,家具摆放位置要合理,避免使用高度过高的家具和设施,在容易绊倒的地方安装扶手等。
2.保持环境整洁,地面保持干燥,对容易湿滑的地方进行铺地处理。
3.坚持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2024老年人防跌倒宣传活动方案3
跌倒是指从行走中的站立姿势或站立在小台面上跌倒。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高达60%~80%。据统计,65岁以上人群,每5例因跌倒而受伤的老人中,就有2例是跌倒引起的。在老年人中,由于骨折而引起的意外占全身骨折的20%左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跌倒是老年人伤害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骨骼肌力量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平衡能力减弱、视觉功能障碍等导致跌倒后难以迅速起身,容易导致骨折、脑损伤和其他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研究显示:老年人每天因跌倒而引起骨折或住院治疗的概率为20%~3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运动健身活动,以降低老年人因运动功能障碍而跌倒发生风险。同时,也有学者认为:运动可以增加老年人平衡功能和协调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骨骼肌力量和耐力、提高机体协调性和灵活性,从而增强老年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跌倒等。因此,老年人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运动对于预防跌倒至关重要。
一、运动康复训练
1.老年人应避免参加超负荷、高强度和激烈的运动,避免超负荷运动导致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当出现疲劳、疼痛、活动受限等不适时,应及时停止运动,及时就诊,避免引起跌倒。
2.老年人可进行游泳、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也可进行简单的平衡功能训练,如单腿站立、单脚站立位等。
3.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保持身体直立和行走的姿势,减少因体位改变而引起跌倒的风险。
4.老年人应尽量减少负重,尤其是下肢负重;若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拐杖或助行器等辅助工具时,应在他人的帮助下进行。
5.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从事可能导致跌倒的活动;如因疾病需要卧床休息时,应保持舒适体位;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应选择安全坐便器,如使用蹲便则需有人陪同;避免从事上下楼梯等活动。
6.老年人应加强对自己平衡能力的训练,以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
二、跌倒预防
跌倒的危险因素很多,归纳起来有:
1、老人的生理、心理及智力状态;
2、环境因素;
3、药物作用;
4、不良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