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是指人在站立、行走或运动时,因身体重心失去平衡而意外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伤害。在我国,每年约有1/3的老年人发生跌倒。老年人跌倒后极易发生骨折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也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是每一个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什么是跌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事故。但是,老年人因跌倒而发生骨折的比例比其他人群高得多。我国每年约有5~7万老人发生1次或1次以上的跌倒事件。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老年人跌倒后骨折的发生率更高。
二、老年人易发生跌倒的原因有哪些?
1.老年人多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平衡功能减退;
2.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视力差、反应迟钝等;
3.室内环境和卫生状况不佳;
4.一些老人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心理问题;
5.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时容易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三、老年人如何预防跌倒?
1.改善居住环境:注意保持地面干燥整洁,有障碍物时应及时清理;
2.改善照明:光线太暗时应打开室内大灯或安装照明灯;
3.调整饮食:应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制品、虾皮等;
4.适当运动:老人可做些简单的运动锻炼,如太极拳等。但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要注意走路速度不要过快,走路时脚要轻放在地上,不要拖着地走。对于有骨质疏松的老人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负重等活动;
5.服用药物:服用某些药物后容易引起头晕、眼花等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剂量;
6.服药后应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如头晕、呕吐等不适。若有不适需及时与医生联系;
7.外出时应随身携带常用药物,如晕车药、降压药、抗抑郁药等;
8.合理使用辅助工具: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应使用手杖或助行器;对于行走困难的老人可以借助轮椅来协助行走。使用手杖时要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避免跌倒或加重原有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