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亲子关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父母的不当教养和不平等的沟通方式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离婚率的逐渐提高,孩子们成长在一个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过度缺乏爱也会使孩子们产生心理偏差。
(3)基于“学生自我”的心理问题。学生的“自我部分”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自我接纳。有些学生不愿意欣赏和接受自己的优势,习惯于以消极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优势。同时,他们不愿意接受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是最坏的,最坏的。
第二,自我角色混淆。如果青少年学生不能全面了解自己,就会导致角色混淆或身份混淆。例如,有些女孩在性格上和男孩很像,穿着也很像男孩。
2、学生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预防为主,面向全体,做好心理教育
开设心理学课程。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课程并引入课堂。
(2)遵循干预,面对面咨询,做好矫正性心理咨询
在年龄、性别、学历、生活经历、心理问题等方面有一定相似性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性咨询。例如,如何与异性相处,减轻学习压力。
(3)提高小学生对危机的认识和认知,提高学生抵御挫折能力的有效保证。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顺利度过危机。
总之,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不仅要熟练运用各种心理技术,而且要用心陪伴,真诚对待,有强烈的同理心。只有获得他们的信任,我们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只有深入学生的内心,才能了解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找到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的关键。
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5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依赖依赖是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中处理事情,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依靠别人而不能自立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
(2)自私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3)自卑自卑也称“自卑感",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无法达到目的时的无力感、无助感及对自己失望的心态.自卑心理使人感到自己事事不如人又没有勇气赶上去悲观失望消极处事十分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4)孤僻主要表现是喜欢独处,实属单飞的雁,不愿与他人接触,沉默寡言,内心产生压抑、苦闷.这种心理往往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正常交流,造成彼此之间的心理隔膜,影响人际交往,往往使学生陷入孤独无助的境地。
(5)焦虑各种可以引起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压力的学习、生活事件都可能诱发过度焦虑。
(6)妒忌妒忌是对他人在某方面超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也是不甘心自己比不上别人而烦恼的不愉快情感,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相应行为。
(7)逆反“逆反心理"是指小学生在受教过程中以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8)厌学目前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面对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深感前途渺茫,为此,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害怕考试等等。
二、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
(1)依赖如今,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依赖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摆在家长和教师面前的。它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来自于父母与长辈的溺爱。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受一点儿累,受一点儿委屈,怕孩子被别人欺负,上学、放学都有专人接送,他们把孩子完全“囚禁”在自认为很“舒适”的环境里。这样做的后果有两种,一种孩子像蒋雅菁一样胆小、恐惧、焦虑和自卑,另一种则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和自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小皇帝”。这两种孩子在与别人交往时不自觉地都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他们不知道该怎样与小伙伴交往,因而大家不欢迎这样的孩子,也从而影响了这种学生的全面发展。
(2)自私引起学生自私的原因在于缺乏正确教育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父母强调忙,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家长对孩子要求不严格,溺爱袒护孩子,不管要求合不合理,“一切从孩子”。另外则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如今社会上“一切向钱看”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人比比皆是。
(3)自卑自卑感是幼小时在家庭里就开始形成的,所以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重要.相当一部分家长只会批评不会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反比。孩子越大,家长越挑剔,早就没有了孩子学走路时的赞赏心态。家长最爱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进行横向比较,家长的思维是,以为比较了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刺激孩子上进,开动他的学习马达,实际上,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只能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因为,孩子都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孩子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为各种达不到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拿孩子的优势对比孩子的弱点,除了让孩子自惭形秽,抬不起头来,极大的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压力,以至于以后做什么事都是顾虑重重,对自己毫无信心,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
(4)孤僻在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态度也会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当下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是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以成人或者班中优秀生为标准向学生提出要求。在这高标准、严要求之下,使大部分学生过早地承受了这个年龄不应有的学习压力,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体验到的是失败的焦虑和苦闷,从而引起“低人一头"的心理。每个班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是否能公平对待具有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另外,还有那些总挨老师批评的学生也容易变得自卑;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如果被老师同学看不起,甚至受到歧视与嘲讽,他们便会感到自卑,不爱说话,性格内向,如果老师不主动与他们交流,对他们没有投入太多的关注,更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值得老师注意,因而在同学中不被接受,于是不合群导致更为严重的自卑心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爱者和他们的心理健康咨询师。
(5)焦虑从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过度焦虑主要来自学习方面,是学习压力过大、精神负担过重的结果,主要有学习任务过重、考试不理想,参加辅导班过多.当然也有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事件的影响:同伴矛盾、师生冲突、家庭不和、亲子关系不良等。譬如,亲子关系不良,如果小学生在幼年或童年遭受亲子分离,使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安全感,或者父母对孩子过度干涉,过多批评、指责,都容易形成小学生的焦虑情绪.
(6)妒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较少,认知水平较低,喜欢表现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希望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别人好,希望得到家长、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当看到别的同学得到表扬或超过自己时,内心就会一时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对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便产生了妒忌。家长和教师错误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也是触发孩子妒忌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教师过分强调分数,在班级中按分数排队,把学生的“升降进退"与其他同学对比,使学生感到其他同学对自己是一种威胁;某些家长在生活上一味攀比,“气人有笑人无"等等.
(7)逆反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必要而有益的补充.由于小学生善于模仿、可塑性强,他们常常模仿电影电视或生活中的人物,而这些人物的个性与学校教育有很大的差异,与在校所接受的教育相左,形成反差,而滋生逆反心理.家庭教育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可为学生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教育还可对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起到“过滤"作用,通过合理的抵制与积极地吸收影响学生的成长。当然家庭教育也有其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家长的知识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上。比如说:同样是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欺负,有的家长要求子女去告诉教师,也有的要求子女“以牙还牙",还有的家长会主动上阵,去教育“欺人”的孩子,以给自己的孩子一个说法……另外,家长的一些诸如抽烟这类的陋习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着相当大的影响。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替代也是不容忽视的优势.因先天遗传和后天教育影响,学生个体间总存在着差异.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在教育教学中总有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发展与智力水平上的差异,而试图以统一的教育模式来培养学生,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还课以一定量的惩罚,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感,因而事事与你作对。有些教师不学无术,缺乏教育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腻味感,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将逐渐失去权威性,进而与之对立,产生逆反心理.有关部门一再呼吁减轻学生负担,但在实际中却从未根本解决过这个问题。小学生的课业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受以考试成绩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拼命灌输,课外则布置大量的作业,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应付考试,学生一写作业就头疼。一次去朋友家,只因朋友对正在吃饭的孩子说了一句:“赶快吃完写作业去。"孩子一碗饭吃了半个小时.第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过大,教育不得法。一些教师已经意识到应当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家长不同意。为了自己孩子能“多学知识",许多家长在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后,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让孩子做,有的则硬性规定每天作业时间必须达到2小时或3小时。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如此大量的、长时间的作业必然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面作用。小学生长时间从事作业,往往导致注意力转移,做错题是常事。做错题对小学生的作业行为是一种负强化,使学生越来越害怕做作业,厌烦作业。第三,作业挤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有些家长甚至不让孩子有一些其他感兴趣的活动。除了少数简单的学习课题之外,若要求牢固掌握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知识,多次重复又是不可缺少的.这里就存在一个作业适量的问题。
(8)厌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做父母的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因为不用功,贪玩,作业老不做。教师评价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时,也常说这个学生又笨又懒,不喜欢学习,经常不做作业.实际上,有一些学生正是因为常听到这样的评价,而越发助长了厌学情绪。心理学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人的评价和自我估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或其他有威信者的评论。当成人把儿童学习成绩的不理想简单地归究于儿童的懒惰、厌学时,儿童大多会接受,觉得自己真的又笨又懒.这就要求成人特别是教师,在对儿童的学习结果寻找原因时,一定要慎重。有实验证明:当学生有进步时,如果把原因归于他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一定要把它归因于某一外部因素时,那么他的进步将会是持久性的。当儿童学习成绩不理想时,应尽量避免在儿童身上找原因并严加指责。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1)依赖指导学生主动创造克服“依赖”的条件给自己施加必要的压力,迫使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学会自立如:可以说服爸爸妈妈,给自己规定一定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尽量别让爸妈担心。与同伴发生了冲突自己想办法解决不要急于报告摔倒跌伤了,自己爬起来去包扎伤口乘车自己买票钮扣掉了自己缝……让学生明白也许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出洋相。但是不必后悔这是学会自立必须付出的代价“吃一堑”,才能“长一智”
(2)自私首先,应该端正办学的思想。克服学校、家庭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认真落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家庭、社会对少年儿童这方面教育的重视程度。其次,要找到切合实际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小学生的自私心理都很强,对他们的教育不能粗暴和强制,而应建立在尊重、理解、民主、平等的基础上.采用符合他们心理特点的科学的教育方法,因势利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榜样示范法、行为训练法、自我教育法等。最后,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优化学校环境。可利用班级的板报多介绍一些大公无私先进人物的事迹,在走廊的墙壁上可贴一些大公无私人物的画像。在学生中开展“奉献爱心"活动等。优化家庭、社会环境。需要舆论的大力宣传,长辈、成人的榜样效应等,从而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教育氛围.
(3)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应以关心和安慰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抵制自卑。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暂借用一下阿Q精神。不过要注意的是:防止后遗症的发生,不可以帮助了这个同学又打击了另一个同学。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体育很好的学生因自己的成绩而自卑,教师就让他做了体委,并且鼓励他参加体育训练。结果运动会时,他多项得冠,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从此以后,他的学习像体育运动一样,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
(4)孤僻过度焦虑的产生原因不同,每个学生自身情况的异同,都使矫正的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产生过度焦虑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分而治之。对于哪些平时情绪较稳定的学生,如果突然出现过度焦虑的某种表现,要及时查清病因,对他们要特别的关注爱护,适时调整措施。像由于学习成绩差,遭到老师和同学严重歧视的原因造成的,要立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向学生讲清道理,平时做到多鼓励、少批评,改变他的境遇,调整他的心态,从而消除其心理负担.而对于长期存在过度焦虑表现的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应制定一份有针对性的改造训练计划,重点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主,客观判断方面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纠正,对好的方面应及时的给予鼓励,在倍加的关爱下,帮助他们找回成功的感觉,激发他们克服焦虑的勇气,使其在充分展现自身潜能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意义。通过长时期的帮助,来逐步改造。在此过程中,作为一名教师,还要及时反省自己,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爱心才能奏效.
(5)焦虑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以新课标的实施为契机,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等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教师的评价方法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不合理的评价方法。如期末评奖时不能只评几个三好生、优秀干部,而要给予每位同学某个方面的奖励。如从特长方面、品德方面、个人发展方面、行为习惯方面等.完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干部轮换.给每位学生表现自己、展现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价值,都有超过别人的能力。从而正确认识到别人超过自己是正常的,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开展经常性的集体活动,帮助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经常性的集体活动中互帮互助,让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成绩都是集体的荣誉,别人取得成绩应该由衷地祝贺别人。
(6)妒忌
(7)逆反教师要绝对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的智力、体力、文化基础、学习环境、条件、学习动机、意志等都各有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训练。给每个学生发挥自己能力,提高自己能力的机会。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这样,在积极向上的班级里有健康的舆论,同学间团结友爱,自尊自重,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8)厌学
1、老师和家长要默契合作,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教师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并常与家长联系,共同培养孩子健康美好的心灵.因此老师要与家长默契配合,由一方担任严厉批评的角色时,另一方担任劝解,万不可两面夹攻小学生,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比读书考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