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所有进出人员必须100%佩戴口罩、100%查验健康码、100%接受体温检测。优化入境场所管理流程,缩短入境人员在入境场所聚集停留时间,尽快转运至集中隔离点。入境人员执行严格的闭环管控和隔离政策。如遇健康码信息或测温异常,由工作人员引导至医学观察点作进一步检查和信息核验。根据
查验情况,需要隔离或送医的,由专人专车送至指定地点。口岸城市要按照平急结合原则酌情建设大型专用集中隔离场所。
(八)推广无接触服务
推广启用安检自助验证、一体化自助登机等服务,使用人脸识别、自助验证等方式完成“无接触”证件核验检查。扩充自助办票和托运柜台,为旅客提供自行扫描追踪行李所处位置和自助支付超重行李费用等服务。推行购物餐饮环节的在线预定、无接触支付和取货等服务。
(九)加强入境货物运输管理
按照“人物同防”“客货分离”的防控要求,实施对国际机场货运区域的封闭管理,严格落实岗位疫情防控要求和人员防护措施。对不同业务区域的工作场所及岗位进行风险划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防疫体系和制度。根据货物始发地疫情形势,对机场货站区入境货物进行风险分级分区管理。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措施。对入境的其他货物,包括旅客行李、冷链、普货、快件、邮包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在出库前完成全面消毒,在货舱、客机腹舱内实施气溶胶喷雾消毒。检出核酸阳性样本后,对涉及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冷链产品等加大抽样检测比例,按要求做好进口冷链、食品分级分类处置工作。
(十)加强和完善通风消毒措施
1.加强航空器入境消毒。按照《入境客运航空器消毒工作方案》对入境航空器实施终末消毒,特别是对高风险区域、设施、物品、垃圾等按规定严格消毒处理。在检疫没有结束前,除经卫生检疫机关许可外,任何人不得上下航空器,不准装卸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对机上垃圾、作业中产生的废料按专职队伍、专用标识、专门场所、专业公司的要求清理运送。压实属地政府、行业主管单位、企业、个人“四方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严格质量控制,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加强监督检查。
2.加强机场环境消毒。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对旅客进出动线和密集接触点实施高频次、常态化消毒全覆盖。加大对保障国际入境旅客的候机楼内环境、廊桥、设施设备等预防性消毒力度,确保每个国际航班保障后均有消毒。加强对国际航班保障人员活动轨迹高风险区域的消杀力度,发现感染者的应及时对感染者停留过的环境进行专业终末消毒。对境外人员行李重点消杀,加密大厅、安检区等重点公共区域以及电梯按钮、手推车、行李转盘等旅客和行李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消毒频次。对入境交通工具产生的固液废弃物要全程从严管控处置。提倡使用自动化消毒装置,对国际到达区域不间断自动循环雾化消毒。指导督促餐饮商户加大消毒频次,为旅客做好大空间预防性消毒。空调系统均加装紫外线消毒灯,更换启用全新风模式。对空调箱、末端回风口、过滤网等实施每日多频次消毒。每周评估消毒效果,持续提升消毒质量。严格规范做好废弃物处置,不留死角、不留隐患。机场国际客货运航班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按照医疗垃圾处理。设置一次性口罩、卫生消毒湿巾等防疫用品购买点,值机大厅、安检等公共区域放置免费消毒液。
(十一)定期开展环境检测
每次境外航班返回后需立即开展内环境包括座椅、扶手、门把手、行李柜(架)、托运仓等高频接触部位以及机(船)内物品、行李外壁抽样检测。对国际机场口岸的入境人员通道、人员等候区等重点场所环境,每7天进行1次抽样检测。对国际机场口岸等可能存在风险的环境,每2周至少进行1次高频接触环境抽样检测。加强机场公共区域门把手、公共座椅、电梯开关、摆渡车辆、卫生间、洗手池表面等环境核酸检测。
(十二)加强防控形势预警
依托属地联防联控机制,强化数据共享和信息通报,密切跟踪病毒毒株变异和传播特性,建立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评估机场各类从业人员特别是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护要求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完善防控方案,做到早预警、早指导、早防范。按“一班一策”原则,结合入境航班始发地疫情形势以及前期输入病例情况,及时调整防控措施。
(十三)强化机场常态化防控
1.开展常态化宣传教育。结合机场相关疫情的流调溯源,系统梳理分析和编制相关经验、警示案例材料,组织全覆盖、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将疫情防控作为从业人员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采取作风治理措施,大力整顿缺乏敬畏、不严不细不实等问题,确保机场全员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克服松懈麻痹思想,持之以恒做好防控各项工作。
2.严格落实联防联控要求。根据国内疫情形势和机场所在地风险等级,及时调整进出航站楼、安检通道等验码、查证及相关管控措施,动态调整机场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护要求,防止疫情向机场回流倒灌,坚决阻止疫情通过航空渠道传播扩散。加强机场内防护知识宣传引导,提高旅客的自我防护意识,提升机场区域人员群防群控水平。
(十四)强化培训演练
针对机场特别是大型机场运营管理专业性强、协同性强、国际化程度高的特点,持续提高管理团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专业培训,提升业务管理与疫情防控统筹水平。要加强机场区域现场培训指导,对所有机场工作人员定期进行防控常识、防控流程、防控手段等疫情防控业务培训,提高精准防控能力。组织编写容易理解操作的宣传导引,对包括保洁员、搬运工在内的机场全体人员进行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持续强化一线员工疫情防控的主动性、自觉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定期组织入境航班疫情防控工作演练,从制定预案、操作流程、突发情况处置、工作衔接等方面进行全要素全流程综合演练,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切实堵塞入境航班船舶的疫情防控工作漏洞。
(十五)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1.完善应急处置体系。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以“防扩散”为首要目标,持续完善包括预警决策、协同处置、信息发布等在内的应急处置方案预案,纳入当地政府防控应急预案体系。重点细化病例转运救治、全员核酸检测、人员隔离疏散、区域封控消杀、客货航班调减等应急处置程序,做好核酸检测场所力量、转运车辆、隔离场所等资源统筹调配。定期组织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熟练掌握防控指南、流程和标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实现快速精准处置。当机场一旦发生高风险岗位人员或其他中低风险人员感染时,应立即开展快速流行病学调查,并在6小时内完成。对密接、次密接、潜在密接者和可能暴露的重点人员实施快速隔离管控。
当机场发生3例(含)以下高风险岗位人员感染时,应在24小时内完成机场全员核酸检测,及时开展感染人员工作休息场所的终末消毒。如隔离管控人员超出已采取封闭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人员范围,应立即采取进出机场管控措施,开展大规模消杀,并视情调减航班量。当机场发生3例(不含)以上高风险岗位人员感染、或其他中低风险人员偶发感染时,应在12小时内完成当天到岗人员核酸检测,其他轮岗休息人员就地自我隔离,在24小时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立即实施严格的进出场管控措施,对机场区域全面消毒,及时将航班量调减到最低。
3.加强信息通报协查。建立扁平化信息通报机制,确保及
时高效通报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有效支撑。第一时间上报机场高风险岗位人员感染信息,将感染者前5日内参加航班保障或旅客服务的全部有效信息同步推送至相关机场、航空公司,协同完成重点人员反馈、排查、处置,避免漏管失控。
(十六)全面提升疫情防控水平
1.改进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及时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系统提高防控能力。在确保安全生产基础上开展管理制度再造,将疫情防控措施要求纳入机场管理制度,使管理制度与疫情防控相适应。开展业务流程再造,充分识别入境航班保障、设施设备运行、人员作业操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点,不断调整完善业务流程,确保风险得到及时管控。开展保障方式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机器替代率,减少高风险环节和岗位人员,提高可持续防控能力。
2.确保疫情防控投入到位。有关地方政府要加大对机场的
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必要设施改建和相关资源投入。支持机场对国际入境旅客、机组、货物专用通道以及航站楼空调组件、应急隔离场所等基础设施进行必要建设改造,将防控要求纳入
机场新建或改扩建工程项目内容。加大对机场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和隔离管控场所、设施建设、改造的支持力度。
(十七)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督导检查
1.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各级地方政府要落实对机场区域疫
情防控的属地责任,落实对机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的领导责任,督促机场管理机构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协调当地海关、边检、民航等各类驻场、运行保障单位防控工作,筑牢防控链条。完善机场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由机场所在地政府牵头负责,地方卫生健康、疾控、公安、交通、外事、口岸等部门,海关、边检、民航等驻场、运行保障单位参加的机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实体化运行、常态化运转,指导机场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领导与组织实施机制,统筹组织领导机场区域疫情防控措施制定、信息沟通、流程管控、会商决策、资源调配、监督检查和应急处置等工作,明确负责日常工作的地方部门,必要时成立负责现场协调的前方指挥部或工作组。做到制度完善、职责明确、流程清晰,实现统一指挥、分工负责、协同共防、联动群防。各地要至少每两周组织指导民航、边检、海关、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疾控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辖区内疫情防控各环节逐一排查风险,特别是入境交通工具检疫消杀和垃圾处置、国际货物消杀、直接服务保障人员个人防护等的属地工作机制建立及工作落实情况,加强规范防护和作业情况监督检查,检查频次不少于1周2次,检查内容全覆盖,及时发现潜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督促相关单位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达不到防控要求的,可按规定暂停其口岸功能。
2.落实机场主体责任。要加强各流程各环节特别是航空器、人、货、物交接转运等重点环节的管控,将机场区域内的所有人员、货品和设施全部纳入疫情防控管理范围,各驻场单位要切实落实对本单位各区域各岗位各类人员的疫情防控管理责任,进一步加强对外包单位、各类代理和关联机构的的疫情防控管理,确保监管到位。包括保洁人员在内的民航、边检、海关等相关人员定期核酸检测,纳入当地应检尽检的免费检测范围。加强对机场周边区域以及机场工作人员集中居住区的疫情防控,确保防控区域全覆盖、防控对象无遗漏。
3.落实外包外协人员管理要求。对保障国际业务的保洁、搬运等高风险岗位应建立专门团队,纳入机场、航空公司员工管理体系,由机场、航空公司直接管理,并建立与职责相匹配的薪酬保障制度。对其他外包单位按照“工作可以外包、责任不能外包”的原则,履行防控管理责任,签订防控责任协议,建立准入评估机制,落实资质管理要求,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
4.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机场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应采用现场检查、远程检查、交叉检查和联合督查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机场防控风险排查和措施检查。至少每2周开展1次国际机场防挖综合督导检查,重点检国际客货航班多、境外输入病例多、外包外协单位多、发生疫情问题多的机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对达不到防控要求、存在明显漏洞、造成严重后果的,可按规定暂停其航空口岸功能。
5.严格考核强化激励约束。有关地方要引导机场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及时调整机场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完善疫情防控工作考核机制,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对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按规定标准给予奖励:对不胜任现职、难以有效履行职责的及时调整:对履职不力、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情节严重的对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按规定进行问责。
6.统筹指导强化防控合力。各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依法依规加强对机场防控工作的指导,把机场防控作为有关预案和技术方案制定修订的重要内容,在疫情监测预警、核酸检测、消毒工作等方面提供及时有力指导。强化远端防控,加强入境航班机上防控和机组人员防疫管理,指导支持地方对航班量、入境点等进行及时调整。
机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2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组建疫情防控全覆盖巡逻队伍的通知》要求,为切实筑牢交通运输行业群防群控严密防控网,现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巡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