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追逐、打闹,禁止不文明使用劳动工具;
- 在教学楼和实验楼劳动的学生还应注意:
- 上课期间不在教室窗户外张望;
- 不在楼梯和楼道喧哗;
- 行走时要放轻脚步。
2. 可以通过“联系本”、座谈会和家长会等形式检查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劳动情况。
家庭劳动具体要求:
1. 寝室:
- 干净整洁,物品用具摆放有序;
- 墙壁装饰高雅,内容具有知识性和激励性;
- 叠被、整理枕套和枕巾;
- 自己收拾衣物,并有序叠放;
- 书架无灰尘,书籍摆放有序(破损书籍需自行修补)。
2. 个人卫生:
- 不留长发,保持干净整洁的形象;
- 勤洗衣服和洗澡,身上没有异味;
- 勤修指甲,不留长指甲;
- 不穿戴与中学生身份不相称的服饰。
3. 分担部分家务,一周内至少完成以下任务:
- 洗一次衣服;
- 煮一次饭(包括炒菜);
- 拖两次地板;
- 擦两次灰尘(包括家具和其他物品)。
通过劳动教育课的开设和执行,学校和班级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让他们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和保持卫生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劳动教育课,学校还将加强学生的操行评定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记录,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2
为了构建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体系,制定了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劳动精神,理解“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二)具体目标。在大约3年的时间内统筹资源,推动建立完善的课程、丰富的资源、多样的模式、健全的机制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全面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重点建设1所本科高校教学实验农场、1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选择10个劳动教育示范县(市、区),立项100个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300所省级劳动教育项目试点学校,以点带面,实现“校校有场地、县县有基地”,推动全省范围内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实施途径
(三)融入劳动教育的课程教学。
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幼儿园阶段要注重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承担适合自己能力的劳动任务。义务教育阶段要将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普通高中应根据当地产业和学生需求,开设丰富的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培养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能力。普通高校应根据学校自身培养定位,将大学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服务社会,推进劳动教育实践的理论创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劳动教育培养目标,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将专业教育、生产劳动教育、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公益劳动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在一起。探索实施劳动实践教育,可邀请农技人员、农业种植能手等到学校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引导学生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四)在校内活动中嵌入劳动教育。
在学校日常运行中融入劳动教育。设立宿舍管理、食堂帮厨、快递收发、校园绿化等勤工助学岗位,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一线。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将学校的草地、花坛、食堂、餐厅、宿舍、文体设施等作为学生接受劳动实践的场所,明确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学校日常管理、清洁卫生事务,参与校园绿化管理、文体设施清洁、学生宿舍整理、食堂餐厅保洁、餐具清洗等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校园农场”,设立校本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或“田园课堂”,适当开展种养劳动实践。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与劳动实践相关的活动,或者到“校农结合”基地开展劳动实践。高校应设立劳动实践月或实践周,在实训实践中开展劳动教育,明确学分计算方式。各级学校应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五)在家庭生活中强化劳动教育。
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幼儿园要引导幼儿掌握自主穿衣、吃饭、如厕、收拾玩具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协助家长完成择菜、浇花、摆放碗筷等简单的家务劳动。中小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作业,保证小学1至2年级的家务劳动实践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要明确学生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并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家务劳动作业要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并适当帮助父母或其他长辈分担一些家务劳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务劳动以整理内务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以内务整理、洗菜、煮饭、炒菜、洗碗、洗衣、家庭卫生保洁、购物、器具修理等日常家务劳动为主。中小学生每学年要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情况要按年度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观念,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的合力。
(六)在社会实践中拓展劳动教育。
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小学、初中和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小学高年级以上的校外劳动每学年不少于1次;高校结合专业实习实践开展校外劳动每学期不少于1次。中小学每学年要设立“千村万户”劳动实践月或劳动体验周,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走进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劳动。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结合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农、工、学商。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实践,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职业体验活动等。
三、基本要求
(七)统筹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