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1至4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1个主题活动,5至9年级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2个主题活动。普通高中一年级开展学生发展指导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学期开展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要尽可能多种活动方式,整合实施。普通高校应围绕或依托专业实践、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开展各种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应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形式开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专题劳动教育。
(八)统筹课时安排。
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至少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课时中,分配一半以上的时间用于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劳动实践活动。职业院校专题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普通高等学校可以在现有课程中设置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以单独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在保证总课时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分散或集中安排课时,相关专题活动可以与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结合实施。小学三年级以上可以设立劳动日,每月1次;也可以设立劳动周,每学年1次。
(九)统筹专业融合。
坚持与各学科教育教学融合推进,积极推进跨学科实践教育,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课程建设规划,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组合、优化和再开发,建立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中小学要加强学生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加强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训练。职业院校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培养敬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普通高校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学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田野调查等有机结合。
(十)统筹成果呈现。
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学生每学年要完成1次社会服务和1种职业体验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集体劳动,并鼓励高年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1份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作品,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初中学生每学年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至少2份较完整的考察探究方面的成果或劳动技术作品,完成至少2次社会服务和2种职业体验活动,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高一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发展指导开展职业体验;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需自主(或合作)完成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或项目设计方案;高中三年期间,学生须参加至少1次志愿服务,并有完整的活动成果报告(或记录),选择至少一门专题教育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校学生必须完成至少2次社会劳动教育活动。职业院校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的考核结果计入学生学业成绩。
四、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统筹领导。
县级以上政府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责任部门。加强县级统筹,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型服务性劳动,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特别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力量,为学生提供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配合支持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十二)加强经费投入。
各市(州)、县(市、区)要统筹补助资金、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和自有财力,通过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建设学校内的劳动教育场所和学校外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和耗材的补充机制。学校可以根据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开展劳动教育。各地要将劳动教育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并由主管部门在部门的购买服务目录中进行细化,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促进社会力量提供更优质的劳动教育服务。
(十三)加强师资建设。
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校劳动课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待遇。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的规模和特点,配备专兼职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支持普通中小学和普通高等学校与职业院校建立师资交流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优势,承担普通学校劳动教育教学任务。建立劳动课教师特聘制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家长等兼职劳动教育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定期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十四)加强资源开发。
各地要将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和利用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源,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和社区建设需求,加强劳动实践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校农结合”生产基地建设,打造一批劳动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点的劳动体验教育。通过自建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规模适当、富有特色、功能完备的劳动教育基地和劳动技术实践教室,开展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创新创业等活动。农村地区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定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定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确定一批城乡社区、福利院、医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事业单位、社会机构、公共场所作为服务性劳动基地。城镇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实践教育。涉农和涉工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要优化教学实验农场和实训中心的教育教学功能,向全省的大中小学开设劳动体验营。启动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和高校实验区的创建工作。
(十五)加强安全保障。
以县为单位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劳动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劳动意识。加强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评估,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劳动实践活动。贯彻落实《xx省学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支持各地各学校依法妥善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完善校方责任险和无过失责任险,探索开发与学生劳动安全密切相关的保险产品,发挥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六)加强督导检查。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开展劳动教育督导,对市(州)、县(市、区)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保障劳动教育情况进行督导,将学校的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并建立长效机制。学校要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将学生的劳动实践次数、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情况和相关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方案3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激发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我校特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细则。
首先,我们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学校和家庭相结合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首先,我们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树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其次,我们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第三,我们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我们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课程的有机渗透,我们要在各个学科教育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要结合综合实践课有机的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在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
其次,我们要开展校内劳动。学校常规工作中要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做好值日,认真清扫校园,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开展结合学生实际的劳动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进行手工制作、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实践活动;开展“爱学校集体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我们还可以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在为集体、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
此外,我们还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学雷锋活动日”、“志愿者日”、“劳动节”、“元旦”、“春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使学生通过实践获得一定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劳动知识,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的观念和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最后,我们要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结合重大节假日、寒暑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适量的安排家庭劳动作业(如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辛苦,为父母分忧;锻炼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意识。
为了实施劳动教育,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__年10月——20__年11月)
首先,我们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其次,我们要制定措施,提高认识。制定切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学习细则,使全体教师明确人人为劳动教育的参与者、组织者、引领者。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__年12月——20__年5月)
首先,我们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提高。
其次,我们要利用多种途径与载体。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重视孩子家务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校本课程,传授家务劳动方法,掌握家务劳动技能;通过不同形式的校园社团活动,加强学生家务劳动习惯的培养;通过学校开展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的正向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