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们,在我们开始今天的传统文化之旅之前,让我们先欣赏一组作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展示本校学生的剪纸作品和叶贴画作品]。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这两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感受到剪纸作品是我们的传统艺术,叶贴画属于现代艺术,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与绘画艺术有关。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2、 现在,让我带领大家去欣赏一幅流动的画作。
[课件展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清明上河图》。这是从手机拍摄的视频中截取了我所需要的一段录像,在时间上进行了精准的计算]
{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这段动画,让学生感受到《清明上河图》所展现出的高超绘画艺术。中国馆选择将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了书画艺术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在哪里展示的吗?它是在20_年的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展示的,并且作为镇馆之宝。中国馆选择将书画艺术作为镇馆之宝展示给全世界的人民,这说明了什么?
3、今天,我们将一起领略另一个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板书)
二、交流生活中的书画艺术,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初步感受书画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1、课前,你了解了哪些物品中印有书画作品?是怎么了解的呢?让我们交流一下。
2、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书画作品呢?学校、宾馆、展览馆、饭店、大街上的广告牌等等。
可见,历经千年的书画艺术至今仍然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和喜爱。那么,它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精选6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50名学生,他们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在前段时间开始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了较浓厚的兴趣。正是在这个时机,我决定在课堂上注入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他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四个单元:“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其中,“经典驿站”旨在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它分为四个部分,即《诗经》、《韩非子》、《淮南子》和《战国策》。
“名人长廊”则旨在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和苏武这五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旨在了解济南、崂山等名胜。在教学时,我会适当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课外资料,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们具备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则让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多彩,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对联”和“成语”两个部分。
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有三种:“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的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标,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使他们初步具备探究学习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们具备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让他们明白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之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五、教法学法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点,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4、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
5、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
6、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六、课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