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教室、宿舍、食堂、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确保学生喝上安全饮用水,吃上放心饭菜。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红色:
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学校发生的鼠疫、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传染病以及我国已消灭传染病等达到卫生部确定的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情况。
(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级)橙色: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学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学校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市以外的学校;因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造成人员死亡;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在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各类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发生在学校的,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三)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II级)黄色: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学校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学校发生肺鼠疫、肺炭疽、霍乱等传染病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乙类、丙类传染病在短期内爆发流行,疫情局限在市域内的学校,发病人数达到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在一个市域内的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发生在学校的因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服药造成的群体性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1049人,或死亡4人以下;发生在学校的,经地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V级)蓝色:
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3099人,无死亡病例;学校发生鼠疫、霍乱病例,发病人数以及疫情波及范围达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因学校实验室有毒物(药)品泄露,造成人员急性中毒,一次中毒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因学校周边环境污染造成的急性中毒事件,一次中毒师生人数在9人以下,无死亡病例;发生在学校的,经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我们要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校园的安全。同时,我们也呼吁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6
一、主题队会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掌握避震要点,提高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三、队会准备
1、学生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
2、组织学生观看VCD《地震揭秘》、《直面地震》等宣传光盘。
四、队会过程(队会开始仪式)
1、教师谈话导入。
中国地震局发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____年-20__年)》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为频繁,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20世纪全球35%的7.0级以上地震发生在中国;20世纪因地震死亡的人数达到120万,其中中国就占了59万,位居各国之首。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该校在“5.12”大地震中成功疏散了2200多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没有发生任何伤亡,这得益于平时的多次演习。中国救援医学创始人李宗浩在汶川地震中感叹,人们缺乏一些必要的救助常识,导致很多病人因救助方法不当而终身截瘫。这充分说明掌握防震逃生与救助技能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
2、介绍一下地震常识。
(1)地震是怎么回事?
(播放课件)地震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地动,是通过感觉或仪器察觉到的地面震动。它与风雨电一样,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自然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地震的发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来自天体的、地球内部的、外部的、以及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导致地壳不同部位出现受力不均衡,分别受到挤压、拉伸、旋扭等力的作用,在那些地应力集中区,比较脆弱的地方,就容易破裂,引起断裂变动,地震也就随之发生了。
(2)什么叫震源、震中、震源深度?
(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汇报)地震都发生在地壳和上地幔中,我们把地球中发生地震的地方叫做震源。理论上常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震中是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震中也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震源深度是从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根据震源深度可以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3)地震多发生在什么地方?
(播放课件)地震的发生是受着地质构造这个条件控制的。因此,地震的分布,多发生在那些活动构造体系内的活动构造带上,而且主要分布在存在着活动断层的地方。也就是说,地震的发生主要与活动断层有关。
3、地震时怎样开展自救。
(学生汇报,教师整理)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撒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穿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部、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因为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穿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床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切记: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
4、演示活动教师演示怎样在室内避震,学生演练室内避震。
5、教师总结。
六、班队会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