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小队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播放地震成因影片。
3、学生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学生1: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学生2: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学生3: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
学生4: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日本发生了9.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五次6级以上的余震,以唐山大地震的破坏性更大。
4、初步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发展、致灾的规律,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一个地域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有关联的。例如,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有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因毁坏生产和生活设施而成灾,同时造成地裂,并引发火灾,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可能会引起疫病曼延等。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的事件时有发生。
5、地质灾害的防御
当今世界,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的强度不断提高。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
学生5: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学生6: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学生7:实施一些预防措施。例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除采取工程措施外,还可进行植树造林等综合治理措施,如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以减少泥石流或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学生8: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和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6、地震防护演习。
三、班会小结。
在这次班会活动中,同学们对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同学们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影响,也明白了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意识,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震逃生演练策划书怎么写5
5月6日至12日是防灾减灾宣传周。为了有效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增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进一步促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二、活动时间:
5月6日至5月12日(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三、活动主题:
城镇化与减灾
四、活动内容:
1、电子屏幕上展示防灾减灾宣传标语。
2、红领巾广播站“平安在线”栏目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5月12日升旗仪式上进行以防灾减灾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4、学校举办一次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
5、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防震知识为主题的安全班会课。
6、开展一次防震逃生演习活动,包括避震和疏散两个科目。
7、5月6日至12日,各处室和学校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
8、结合教育局要求,开展安全征文征集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学校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将“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活动落实到位。
2、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对学校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确保检查、记录和整改措施的落实。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根据区应急委员会关于做好20_年“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结合我区教育系统实际,区教委决定在全区校园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