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定期开展德育宣传及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并取得良好成果。
10、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校班级德育工作方案及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本教育理念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乃林中心学校德育会议精神为依据,以“立志成才,报效家乡”教育为主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校德育内涵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力求将理想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少年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儿童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我们准确规范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管理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管理更具科学性,从而保障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工作重点
(一)以德治校,强化德育育人功能
1、完善德育管理组织。校长任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成员。本着“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德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的原则,真正实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良好的师德形象。
(二)以人为本,规范学校德育内容
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是: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理念,教育帮助学生初步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法制意识和集体意识;初步养成孝敬父母、团结同学、讲究卫生、勤俭节约、遵守纪律、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三)课堂为主,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向小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任教教师要以国家德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德育内容课程开发为契机,恰当运用教材,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德育工作。
学前和1—2年级:着重引领学生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勤奋好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热爱劳动、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尊老爱幼。3—6年级:着重讲解个人成长,讲解家庭、学校、家乡、祖国,讲解世界,引领小学生逐步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榜样,形成良好的品德奠定基础。
(四)踏实工作,拓展德育教育途径
1、营造校园德育环境
倡导“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发挥其潜移默化高尚品行的德育功能。
2、构建学校人文德育
明确全员育人的要求,依照法律和规章制度,严格校规校纪,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校风、教风、学风、校训建设。
3、抓好三个重点管理
一是抓好以文明守纪为中心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二是抓好时机,坚持正面教育。提倡善诱会导,把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各项专题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系列,强化渗透。
三是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和现代健康观出发,针对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效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打造三个窗口形象
一是校园环境、校园设施和校园文化。二是大课间操。要内容丰富,动作到位,整齐划一,处处体现“活”。三是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学校与家庭衔接的纽扣,使家长学习教育理论的课堂。它能够提高家教水平,能展示学校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是学校德育教育的“特殊”窗口。要处处体现“新”。
四、管理措施
1、学校对各部门、各相关人员实施德育工作的情况实施全程监控。
2、继续实行国旗下讲话轮流制,充分挖掘蕴含于教师中的德育资源。发动全体教师广泛搜集深刻、生动的德育教育内容,调动广大教师的自主性,丰富德育和文化教育内容。
3、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实施办法,督促和引导各年级组、中队及班级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教育方式。
学校班级德育工作方案及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我们的指导思想以我国中共公厅关于德育问题的批示为指导,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特性和个性为关键,以实践体验活动为途径,紧密围绕学校“团结向上创佳绩,强化管理上台阶”的工作思路。我们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把握“创新和发展”这一主题,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加强德育的实践性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德育基地活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使他们不仅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备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
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以下成员组成:
高安春(校外辅导员)
三、活动思路
1、学年初召开德育领导班子会议,商议以敬老爱老为基地的德育活动研讨会,并制定活动方案。
2、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参加基地活动德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