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全市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德育课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
2、落实学校德育主体地位。学校是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工作的实施主体,要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阵地和机制建设,不断创新德育一体化实施的方式方法、推进路径,引导教师育德能力提升。
3、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引导家长、社会、媒体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增强对德育一体化建设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并给予支持,为试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4、建立协调推进制度。学校明确一名专门人员,负责学校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沟通协调、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成果材料上报等工作。
5、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学校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进展情况的调度,全面落实教师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实行同步考核。
学校班级德育工作计划11
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家乡、爱劳动、守纪律、讲文明”的良好品质,拓宽他们的视野,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我们计划建立一批校外德育基地。具体方案如下:
一、基地选择的原则:
1、针对性。面对丰富的校外德育基地资源,我们需要分析我国学生的特点,针对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选择校外德育基地,以实现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的互补。
2、有效性。由于学校教育时间有限,校外教育应注重效益,不能只注重形式,而要追求实际效果。
3、完整性。我们筹建的校外德育基地应具备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条件,包括人员、地点、资料、计划等方面的落实,以便随时让学生接受教育。
4、趣味性。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佳动力之一。考虑到青少年的特点,我们要构建的校外基地应富有趣味性和多样性,避免过于死板和枯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5、安全性。校外教育基地必须在户外,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因此,我们选择交通便利且危险性较小的场所作为教育基地。
二、基地的选择: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我们选择了以下单位和场所作为我校的德育基地:
1、高则诚纪念馆:作为旅游文化基地,旨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我国的旅游文化。
2、跳头金沙滩:作为旅游文化基地,为学生提供亲近自然、体验海洋文化的机会。
3、各村敬老院:作为敬老爱老基地,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老人的意识。
4、阁巷榨菜合作社劳动教育基地:作为劳动教育基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5、瑞安市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精神。
三、基地建设:
1、每个基地将落实专人负责,聘请校外辅导员进行德育教育。
2、这些校外辅导员将负责建立基地资料、创建教育窗口、制定教育计划、接纳学生辅导教育。
四、具体安排:
1、每年三月、九月,我们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为他们献爱心、送温暖、打扫卫生、整理被褥、洗衣服、表演文艺节目等。
2、每年春季,我们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观光,锻炼学生意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每年春季、秋季开学,我们邀请交警中队队长为同学们讲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安全重于泰山”。
4、每年的四月、十一月,我们邀请派出所指导员、综治副校长为同学们讲述法律知识,让他们懂法、守法。
5、我们与瑞安边防武警队建立共建单位。每学年,部队选派指战员为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举办全校“英雄报告会”,开展国防知识教育和军民共植文明树活动,并聘请部队指导员担任我校校外辅导员。我们还利用假期到部队举办学生干部训练班,组织观看技术练兵,操炮表演,还利用节假日开展双边慰问活动等,以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性。
6、每年清明节,我们组织师生前往瑞安市革命烈士纪念碑举行祭扫活动,缅怀先烈的伟绩,寓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献身精神。
全学年九年级安排10课时,七、八年安排16课时,接受校外德育基地,以完善我校德育网络,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促使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班级德育工作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本项目的指导思想是以教育方针为指导,以乃林中心学校德育会议精神为依据,以“立志成才,报效家乡”教育为主线。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学校德育内涵和少年儿童成长规律,把理想教育、爱国教育、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贯穿始终,以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少年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
二、工作目标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儿童学生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我们准确规定德育目标和内容,科学管理德育课程,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努力拓展德育途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学校德育管理更具科学性,从而保障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
三、工作重点
(一)以德治校,强化德育育人功能
1、完善德育管理组织。校长任组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成员。我们本着“学校无小事,处处是德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的原则,真正实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努力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素质的认识,促进教师自觉加强自身建设,锤炼良好的师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