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具体安排
在活动开始前的几天,进行前期宣传,发布4张宣传海报和一张展板(展示垃圾分类的照片)。
在活动开始前的几天,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不干胶贴在校园内的垃圾桶上,并放置好传单回收箱。
在活动开始前的几天,将20张宣传传单贴在食堂和各宿舍园区,并适当通过海报等形式进行宣传。
在活动期间,主要维护不干胶的粘贴情况,对残破或掉落的不干胶进行重新粘贴。
九、活动的可实施性
学校已经在路边的垃圾桶上分别设置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类,但许多同学没有意识到需要将垃圾进行分类,甚至有些人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回收,导致随意扔垃圾的习惯。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关注环境问题,从个人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我们特别开展此次垃圾分类活动,旨在促使广大师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十、经费预算
不干胶宣传单100元(可回收不干胶100张,不可回收不干胶100张)
宣传单10元(贴于宿舍园区)
传单回收桶240元
照片10元
总计:350元
十一、注意事项
1、要保证整个活动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有序性。
2、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公共道德,切实维护学社联和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3、提前了解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其他突发事件,并制定一套活动应急处理方案,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
4、机动组:青协宣传部
任务:负责及时通知各个部门活动任务和进程,人员的灵活调动,接待嘉宾。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或者闲散人员立即参与未完成的工作。
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方案6
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品德与生活》(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维护家庭卫生和公共环境卫生,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激励他们为保护周围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景观对比——揭示课题
首先,我们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家乡的美景。然后,提问学生观看了“我们的家乡”后的感受和想法。接着,展示家乡局部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并询问学生对此的感觉和应该如何改善。最后,提示课题:从垃圾入桶开始,并介绍中国环保标志和世界环境日,让学生了解这些标志和节日的意义。
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运用情境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环保意识。通过展示家乡美景和环境脏乱差的现象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引入新课作铺垫。
活动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先播放一个收废品的阿姨收购废品的情景录像,让学生贴近生活中的人和事。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有关垃圾处理的信息,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片断资料,让学生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
通过观看实际情境的录像和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物,有很多可以回收利用的。这样的实践和体验能够让学生深刻记忆,并从根本上减少垃圾,保护环境。
活动三:游戏体验——垃圾分类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参与一个游戏,游戏内容是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我们明确游戏规则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最后,师生共同评议,并一起读儿歌《我是环保小卫士》。
通过这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垃圾分类带来的快乐,初步学会处理垃圾的方法。这样的实践和体验能够在学生心中培养出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四:课后延伸——培养习惯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了解一下,一周里家里每天扔掉的垃圾都有些什么,并记录在课本第77页的表格上,并帮助家长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同时,我们还通过写信的形式,让学生向学校和有关部门建议在居民小区设置垃圾分类箱。
通过这样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垃圾分类的问题,并实际行动起来。这样的实践和体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们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让他们成为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垃圾分类的具体实施方案7
一、活动背景及简介
垃圾是被错误地放置的资源,而垃圾回收与利用却受到垃圾分类这一问题的限制。在当今社会,垃圾回收并非技术问题,而是人们缺乏垃圾分类回收意识的问题。
青年志愿者协会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在校学生组成,是一家公益性社会团体。协会的成员具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的精神,并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技能性。学校长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并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在调查了解后,学校发现同学们对环境保护和垃圾分类意识较弱。因此,学校决定开展宣传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