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判断有无意识
迅速将溺者放置于仰卧体位,并使其头颈与躯干成一条直线,头部不能高于心脏的位置,双手置于躯干两侧(一定要在坚实的平面上),同时轻拍并呼唤;
②如无反应,立即呼救。拨打急救电话——120;
③用仰头抬颌法打开气道。在抢救的过程中,须事先清除异物,始终保持呼吸道畅通;
④通过看,听,感觉、观察并判断溺者有无呼吸活动。如有呼吸有意识,则不用吹气,只注意监测,并使其成恢复体位;
⑤如无呼吸,应立即实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口,吹气量不宜过大700——1000ml为宜;
⑥检查溺水者颈动脉有无搏动,触摸颈动脉不能用力过大,检查时间快速、准确,一般不超过10秒;
⑦如无脉搏,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成人、儿童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成人4——5厘米2,儿童2——3厘米;
⑧按压与吹气之比:成人、儿童均为30:2。即按压30次,吹气2次,为一个循环。连续做五个循环(两分钟内完成)再判断、检查脉搏、呼吸和瞳孔有无变化;(若双人操作,五组循环或2分钟轮换一人进行操作)
注意:不得随意终止抢救,直至医务人员接手为止。
游泳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游泳池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结合本池实际,特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本单位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自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报告制度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疫情信息,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实行每日报告。谁主管、谁负责,每日对员工和顾客状况进行检测,逐级汇报。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上级部门报告。
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各岗位员工应密切关注同事和顾客的身状况,发现类似病状时,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报告后立即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对疑似病人实行有效隔离,然后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
当本单位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时《XXXXXXXXXXXXXXXXX》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
2、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
3、意外事故所致的:红眼病、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事件人员,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
四、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五、消毒和防护工作
大力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除垃圾污物和卫生死角,进一步完善卫生操作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重点消毒客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对各更衣室进行定时的通风,清扫时应将门、窗全部打开通风15分钟以上。游泳场所开放时,要每小时测一次游泳池水余氯,并做好消毒记录。
六、宣传教育
加强对员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使员工全面、科学的认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七、总结上报
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做出事件总结报告,并上报有关单位和存档备案。
1目的
标准泳池设备(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