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3.从政策制度方面,做好风险防控。商业银行想要更好的进行商业发展,对其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1.提高风险防控认知,优化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想要不断加强其经营风险的管理效率,首先就要从增强风险防控的认知出发,不断优化其管理机制。相关商业银行要从管理层出发提高其风险防范的认知,管理层加强对于内部体系制度的完善制定,细致化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不断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员工要认真贯彻落实商业银行的相关规模,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提高风险管理防控意识。最终通过管理层和银行员工的共同努力有效提高银行对于经营风险的管理与防范措施。
2.提高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作为实际的业务操作人员,商业银行要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防范方面的相关教育。让从业人员提高对于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增强其企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风险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对成绩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程度上的奖励,以刺激员工对于经营风险防范的敏感程度,从基层员工做起有效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防范意识。
3.从政策制度方面,做好风险防控
由于相关的政策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商业银行没有办法进行调整改变,所以商业银行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银行经营风险的控制防范。因此,银行想要有效防范风险就要从建设起科学的资金使用体制做起。商业银行通过对相关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今后政策走向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再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关借贷服务,有效防控风险。
2
现阶段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
1.不良信用贷款风险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不良信用贷款的数目居高不下,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了较高的风险。虽然银行针对相关的不良贷款现象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但不良信用贷款的总额仍没有明显减少,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其中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理念扭曲,造成的不良贷款数目较大。商业银行在办理贷款业务过程中,一味追求贷款的规模造成超贷情况经常存在,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明显加大。
2.由于存贷失衡引起的经济效益降低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类金融机构也随着成长起来,人们资金储存方式不再只有银行存款这一种,加之各类金融机构给出的利率普遍高于商业银行,导致商业银行存款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而信贷利息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以存款为保证其正常运转的,不断减少的存款量使得相关商业银行的存款和贷款量严重失衡,使得银行的盈利水平降低,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大幅度增加。
3.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操作风险,也是导致商业银行不能正常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内部管理混乱、不可抗力造成银行瘫痪等操作风险的存在,给银行的运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3
银行风险的特点
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存在于授信业务,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那么,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如何区分呢?
两者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风险是不是可控的。非系统风险是可控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可控的。
比如,自然灾害就属于系统性风险,整个股市的低迷也属于系统性风险,因为这不是一家机构或者两三家机构通过努力就可以改变的。
2.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存在于交易类业务,基本上只存在系统性风险里。
3.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非营利性,可能引发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是存在与银行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的,经常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交织并发,因此,我们往往难以将其与其他风险严格区分开来。
4.其他风险
其他风险包含的方面比较多,我们主要说一下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这是因为流动性风险其实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一旦你的操作不当有可能造成你的资产配比不当,比如中长期、短期的规划,存款或者理财规划等等,如果你的战略失败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村镇银行风险防控措施3
银行是国家金融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运作效率的高低、风险的大小,直接反映一个国家金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有序的运行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减少甚至丧失获取收益。商业银行的风险来自于一切和银行业务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风险具有扩散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若不及时加以控制,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因此,研究银行经营风险的形成和防范手段对于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缺陷
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是治理风险。从国际环境上看,在1990—1991年倒闭的286家美国银行中,90%的倒闭是因为公司治理风险;世界银行(2000)研究表明,引发亚洲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公司和银行在公司治理上存在着缺陷。商业银行薄弱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会引发储蓄和信贷危机,从而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银行公司治理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机制及对降低系统风险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重要作用;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非常突出。虽然近些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上市,加大了股份制改革和公司治理的力度,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比如治理结构缺陷、信贷约束软化、内控制度乏力和激励机制弱化的问题,容易引发金融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目标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标志。
(二)内控管理机制不完善,风险管理执行力度较弱
近几年,由于受各种相关因素的影响,原有的内控机制渐渐地落后于市场改革的步伐,出现了许多与市场不相协调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
1.产权制度改革严重滞后。在此之前,商业银行均属于国家所有,其商业银行股权自然也就全部集中于国家,商业风险也完全由国家承担,这与现在提倡的股权多元化是相悖的,是不相吻合的。由于授权的不规范,时常导致越权、绕权之事的发生,严重影响了银行内部调控职能。
2.稽核部门控制力度不够。目前,商业银行运行体制尚不适应于一级法人负责的稽核管理体制,稽核部门的作用尚无法正常发挥,或者说发挥的作用不大;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内控制度不健全,内控内容不明确。商业银行现行内部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一些部门或岗位都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措施,缺乏系统、完整的经营管理和业务经营的内控制度,这些都对于银行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各项相关的管理体制需要完善,风险控制能力仍有待加强。
3.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缺少创新性。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建立,主要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得以贯彻执行,从而有效地保证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策略的全面实施,经营目标的实现,也是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三)不良资产反弹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