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几篇2022最新节能降耗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2最新节能降耗方案1
各旅游企业:
为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进一步形成全社会依法节能、全民行动的节能新理念,市政府决定,从9月8日至9月30日,开展一次节能降耗督查宣传攻坚行动。为贯彻市活动精神,市旅游局决定从9月9日起在我市旅游行业进行节能降耗督查宣传攻坚活动。现将活动方案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
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决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坚决执行有序用电方案”的总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落实节能降耗各项工作措施,努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降耗工作新格局,把绿色饭店的创建工作从“浅绿”向“深绿”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目标要求
通过节能督查宣传攻坚行动,确保《市20xx节能降耗有序用电应急方案》执行到位;确保完成单位GDP能耗再降低3.56%的年度节能目标;确保星级饭店9月份电量比8月份降低30%.
三、督查时间及人员安排
时间:9月13日~14日
请各星级饭店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四、强化节能宣传,营造浓重氛围
1.各旅游企业要在本企业内部开展宣传活动,营造氛围,主要内容包括:节能政策、法律法规,节能工作的效益,节能知识、《饭店低碳运作100条》等。
2.组织节能竞赛。在酒店内部组织进行节能竞赛,如部门和部门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员工和员工之间,组织“我的节能金点子”活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各酒店在活动结束后将活动情况和金点子进行整理,于20xx年10月15日前上报我局,我局择优在《旅游》上刊登。
五、工作要求
1.节能降耗是一项约束性指标,要实现节能目标必须全方位考虑、全社会动员、全民行动,加大宣传、检查和督查,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2.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应该切实担起责任、下足功夫,要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依靠科技进步的办法实现节能,改进工艺、提高效能、降低消费。各企业要结合市有序用电方案制定控制用电措施,如饭店温度夏季最低不低于26℃,冬季最高不高于17℃,既要坚决执行市政府的政策要求,又要保证星级饭店的标准。
2022最新节能降耗方案2
根据酒店经营工作会议精神,酒店认真分析20XX年的综合经营形势,本着紧一扣,严一格的标准,从总体经营出发,从收入、成本和利润三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制定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本着提效严格化和执行人性化的原则,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并提升制度的执行力。明确成本控制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岗位责任,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一)树立酒店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在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酒店应树立成本控制管理理念,对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充分认识成本控制范畴(生产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后勤成本、维护成本等),以严格细致的科学手段进行管理,使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应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环境成本等等。
(二)成本控制的原则
酒店本着及时性原则、节约性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互相协调的原则,制定《金鼎国际大酒店成本控制管理办法》。
(三)成本控制责任检查组
根据酒店制定的成本控制管理办法,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工作。部门自查工作由部门经理负责,定期检查由质检部负责;酒店检查组对酒店各方面做不定期抽查。检查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部门经理
(四)通过绩效管理实现成本控制
根据成本控制管理措施,适当对酒店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调整,将成本控制管理细则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通过绩效考核对各部门节能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员工,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达到成本控制的效果。
二、加强劳务用工管理,简化人员配置
在酒店经营管理中,人力资源的成本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部要通过科学测算、合理调配,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式,压缩劳务用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一)要根据酒店特点,科学进行测算
根据酒店实际情况和各岗位的工作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充分考虑旅游淡旺季、客源结构、客源成份等因素,在排班、补休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安排,本着科学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原则进行测算,避免机械地套用公式,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二)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由于酒店岗点众多,分工细致,致使员工的工作技能单一,不利于员工的调配,产生工作忙的“累死”,闲的“闷死”的不合理状况。因此,要大力开展“一专多能”活动,广泛进行同一部门内部和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岗位的交叉培训,通过奖励培训、定期轮换岗位,培养复合型、多用途的人才,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
(三)合理配置人才,优化用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