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查询
首页 办公文秘
水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3篇
大小:37.32KB 5页 发布时间: 2022-08-10 12:07:04 18.21k 16.3k

(三)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

9、控制用水总量。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建设项目新增取水许可。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单位和其他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要对自备水源情况进行排查,严禁私自取水用于生产和商业用途。严格执行《X省行业用水定额》(DB61/T943—X)地方标准。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用水效率要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节水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运。X年底前,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和动态数据库。到X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6.9亿立方米以内。(水务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住建局、农业局等参与)

严控地下水超采。在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地热水、矿泉水开发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采矿许可。依法规范机井建设管理,排查登记已建机井,未经批准的和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生产或商用水井,一律予以关闭。编制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压采方案。X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划定工作。(国土局、水务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农业局等参与)

10、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等用水效率指标的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将再生水、雨水和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根据国家部署实施用水效率标识管理制度。到X年底,全县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X年分别下降15%、13%以上。(水务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住建局等参与)

加强城镇节水。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节水标准的产品、设备。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节水器具,X年底前制定限期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水嘴、便器水箱等生活用水器具计划。鼓励居民家庭选用节水器具。对使用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到X年,全县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建设滞、渗、蓄、用、排相结合的雨水收集利用设施。新建城区硬化地面,可渗透面积要达到40%以上。到X年,全县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住建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水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参与)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业节水。推进农田水利节水工程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排灌工程体系,持续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渠道防渗为主,重点加快灌排工程更新改造,在县域内大力推广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农作物节水抗旱技术,因地制宜发展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滴灌。到X年,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以上。(水务局、农业局牵头,经发局、财政局等参与)

11、科学保护水资源。完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X年底前,从严核定主要河湖水域纳污能力。(水务局牵头,经发局、环保局等参与)

加强河湖管理和水量调度。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的划界确权工作,分步骤、按要求、依法规划定河湖管理范围,设立界桩、管理和保护标志,明确管理界线。积极协调上级水利部门对境内X等主要河流水量进行合理调度,维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发挥好控制性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中的作用。(水务局牵头,环保局参与)

科学确定生态流量。X年底前,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在X流域进行试点,X年底前分期分批确定我县主要河流生态流量(水位),作为流域水量调度的重要参考。(水务局牵头,环保局参与)

(四)优化空间,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

12、保障饮用水安全。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各相关单位及供水单位应定期监测、检测和评估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厂出水和用户水龙头水质等饮水安全状况。自X年起,每季度县环保部门向社会公开饮用水水源水质及安全状况,县水务部门向社会公开供水厂出水水质及安全状况,县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向社会公开用户水龙头水质及安全状况。(环保局、水务局、卫计局牵头,经发局、财政局、住建局等参与)

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单一水源供水的县(镇、街道办)X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生态县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2%以上。(环保局牵头,经发局、财政局、住建局、水务局、卫计局等参与)

防治地下水污染。定期调查评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补给区的区域环境状况,对石化生产存贮销售企业和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垃圾填埋场等区域进行必要的防渗处理。加油站地下油罐X年底前全部更新为双层罐或完成防渗池建设。报废矿井、钻井、取水井应实施封井回填。开展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修复试点。国土部门要对地下水监测点位进行监控,分析成因,提出对策。(环保局牵头,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水务局、商务局参与)

13、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X年底前完成全县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生产使用情况调查,监控评估水源地、农产品种植区及水产品集中养殖区风险,实施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淘汰、限制、替代等措施。(农业局牵头,工信局、环保局等参与)

14、加强良好水体保护。对源头及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河流湖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制定实施X湖生态保护方案。列入《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的湖库应制定中长期保护规划,到X年,X水库要保持良好水质要求。(环保局牵头,经发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等参与)

15、保护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X生态建设,在河道两侧建设植被缓冲带和隔离带。加大水生野生动植物类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力度,开展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重要水产种质资源的就地和迁地保护,提高水生生物多样性。(环保局、林业局牵头,财政局、国土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

(五)健全法制,严格水环境执法监管

16、完善法规标准。健全地方法规制度。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要求,适时制定和出台水污染防治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较完整的水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法制办牵头,经发局、工信局、国土局、住建局、环保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

17、加大执法力度。全县所有排污单位必须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逐一排查工业企业排污情况,列出超标和超总量排放企业清单。进一步完善重点污染源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依法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限期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依法停业、关闭。自X年起,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每年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环保局牵头,公安局等参与)

完善市级检查及县级自查的环境监督执法机制。强化环保、公安、监察等部门和单位协作,建立环保与公安执法联动机制,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完善案件移送、受理、立案、通报等规定。逐步开展移动执法试点。积极配合做好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工作。(环保局牵头,工信局、公安局等参与)

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继续实施重点环境问题和重点污染源挂牌督办制度,每年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环保、公安、住建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对重点片区水污染企业进行整治。重点打击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渗坑、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有害污染物废水、含病原体污水,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不正常使用水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物处理设施等环境违法行为。对造成生态损害的责任者严格落实赔偿制度。严肃查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越权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久试不验等违法违规行为。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环保局牵头,公安局、住建局等参与)

18、提升监管水平。强化区域协作,加强与流域周边X、X、X等县市的协调配合,流域上下游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也要加强协调配合、定期会商,实施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环保局负责)

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落实执法、监测等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到X年底,建成达到一级标准的环境监察机构和队伍,具备条件的街道、建制镇和工业园区应设置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环境监察人员。各(镇、街道办)X年起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环保局负责)

19、强化环境质量目标管理。X年,明确全县范围内地表水、饮用水水源等水体控制断面(点)及其水质保护目标,采用近三年监测资料逐一排查达标状况,列出未达标水体清单。对未达标水体制定达标方案,将治污任务逐一落实到汇水范围内的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达标时限。自X年起,向社会公布未达标水体水质达标方案。对水质不达标区域实施挂牌督办,必要时采取区域限批等措施。(环保局牵头,水务局参与)

20、深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完善污染物统计监测体系,将工业、城镇生活、农业、移动源等各类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作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环保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

建立健全尾矿库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尾矿库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报备、演练和培训,对县域内尾矿库进行定期排查、评估尾矿库风险,切实落实防控措施。(环保局牵头,工信局、卫计局、安监局等参与)

稳妥处置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各有关单位X年9月底前制定和完善水污染事故处置有关应急预案,落实责任主体,明确预警预报与响应程序、应急处置及保障措施等内容,依法及时公布预警信息。(环保局牵头、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卫计局等参与)

21、全面推行排污许可。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查污染源,封堵非法排污口,X年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其他污染源X年底前完成。(环保局负责)

加强许可证管理。以改善水质、防范环境风险为目标,将污染物排放种类、浓度、总量、排放去向等纳入许可证管理范围。建立严厉的处罚和问责机制,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许可证规定排污。排污单位应通过自己监测或委托第三方监测确保排污行为稳定达到许可证的要求。X年底前,与国家对接,完成全县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环保局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方案

1、制定明确的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X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X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方案(X—X年)》,制定水污染防治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强化年度指标考核。(环保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财政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考核办等参与)

(二)强化市场作用、建立水环境治理调节机制

2、理顺价格税费。加快水价改革。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加快实施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X年起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同时简化水价分类,理顺水价结构。县城区在水价调整时,要同步实行阶梯水价,不得出台只提高水价仍不实施计价方式改革的方案,有条件的建制镇要积极推进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X年底前,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差别水价。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发局牵头,财政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

完善收费政策。X年底前,结合X实际情况,适时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排污费征收管理办法,并合理提高征收标准。结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扩大污水、垃圾处理费征收范围,做到应收尽收。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应低于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处置成本。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超采地区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积极研究和依法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经发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等参与)

3、促进多元融资。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模式投入水环境保护。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推进环保基础设施资产的整合优化,逐步实现相关资产的证券化。推广股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水环境保护。统筹流域综合开发与环境治理,推广“水环境治理、土地整备与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流域治理新模式,实现土地升值、人居环境改善和城区建设品味提升。鼓励乡贤与企业家捐建水污染治理设施。(人行X分行,经发局、财政局牵头,环保局、住建局等参与)

4、建立激励机制。建立节水环保“领跑者”制度。鼓励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工业集聚区用水效率、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支持开展清洁生产、节约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经发局牵头,工信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等参与)

推行绿色信贷。积极发挥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重点支持循环经济、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严格限制环境违法企业贷款。加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环保、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加强协作联动,X年底前分级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涉重金属、石油化工、危险化学品运输等高环境风险行业实行强制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人行X分行牵头,工信局、环保局、水务局等参与)

(三)强化科技支撑,降低水污染治理成本

5、推广示范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饮用水净化、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态修复、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治理、污泥处置等适用技术。建立环保科技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技术成果共享与转化。发挥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水处理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产、学、研合作,推广控源减排和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科技局牵头,经发局、工信局、环保局、住建局、水务局、农业局等参与)

反馈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Copyright @ 2016 - 2024 经验本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07888号-1 客服QQ:2393136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