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反应措施:
1、⼀名⾏政领导、全体任课教师随班。
2、所有教师的⼿机必须处于开机状态。
3、进⼊活动地点后,带队教师做好执守⼯作,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三、学⽣突发疾病、意外伤害:
师⽣在途中突发疾病、意外伤害,带队教师⽴即与领导联系,视轻重由领队作处理、或就近送医院。
四、学⽣⾛失处理:
1、确保每位学⽣都知晓班主任及带队教师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2、如发现学⽣⾛失,切不可⼤意、拖延,应⽴即组织就地寻找。
3、从学⽣最后接触的同学⼊⼿,了解最后⾏踪。
4、电话通知其它带队教师关注寻找。
五、交通事故处理:
1、有严重受伤即刻拨打120、110,并⽴即组织抢救。
2、迅速报告校领导,视伤情确定⽴即送医院,或紧急处理后送医。
3、保护现场,指挥师⽣撤离⾄安全地点。
4、检查、诊治。
6、⽴即成⽴事故处理⼩组,分别负责家长、公安、医疗、保险各⽅接洽,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7、写出书⾯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篇2
近日,友谊二小4—6年级学生在基地进行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安排的紧张有序,虽然时间不长,但孩子们却收获颇多。
收获一:提高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基地教官指导学生的生活起居,从整理床铺、吃饭、洗碗等方面实行全程无缝隙管理,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学会了整理内务,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增强了独立生活能力。
收获二: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实践基地的老师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设了工艺纸盘、泥艺、丝网花、线贴画、茶艺等多种形式的劳技课,孩子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热情高涨。
收获三: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践基地学生重新组建了“家庭”,有七、八个学生在一起的“宿舍小家庭”;有二十多个学生在一起的“课堂中家庭”;有四百个人在一起用餐的“食堂大家庭”,增强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意识。
总之,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提高了学生团对合作精神,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了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记录篇3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人才为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及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一)社会实践活动总时间,一般每学年不少于10天。社会实践活动所需时间,利用课内、课外和节假日时间解决,课内时间由综合实践课程计划中规定的时间解决。
(二)社会实践活动可采取学校组织和班级、学生自行联系等多种形式进行,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生活体验、国防教育、安全演练、公益劳动、社区服务、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勤工俭学等活动。
(三)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中、高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环保活动、交通实践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以社区和校外教育场所为主要实践阵地,外出活动一般应在本乡行政区内。
(四)鼓励教师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方式。
三、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一)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对全校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协调、督促指导、考核评估,宏观管理我校社会实践活动工作。
(二)教导处要建立社会实践活动管理的长效机制,定期研究、处理班级反馈的信息,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课程设置和指导考核等工作。学校要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师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县教育局,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三)班级要建立社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网络,吸纳有意愿的家长参加,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主动与学校所在地的纪念馆、商场、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取得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建立一个相对固定、便于中小学生开展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必备的条件。要主动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四)要坚持报批制度,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凡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班级在学期开学前要制定计划,经教导处审核批准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