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生产技术概述
国外三聚氰胺生产工艺大多以技术开发公司命名,如德国巴斯夫(basf process)、奥地利林茨化学法(chemical linz process)、鲁奇法(lurgi process)、美国联合信号化学公司化学法(allied signal chemical)、日本新日产法(nissan process)、荷兰斯塔米卡邦法(既dsm法)等。这些生产工艺按合成压力不同,可基本划分为高压法、低压法和常压法三种工艺。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竞争力较强的主要有日本新日产nissan法和意大利allied-eurotechnica的高压法,荷兰dsm低压法和德国basf的常压法。(具体方法见附件1)
(2)国内生产技术概述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起步于1958年,60年代初由苏联提供技术援助,在天津卫津化工厂首先采用双氰胺法生产制得三聚氰胺,但该法工艺原始,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极不稳定。1961年国际上出现了以尿素为原料生产三聚氰胺的工艺技术。70年代,该工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完善。天津卫津化工厂据此经过多次改造,实现了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其后全国各地陆续建成以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的小工业装置,使我国的三聚氰胺行业有了一定的基础。(具体方法见附件1)
(3)x公司生产技术及特点
x年产2.6万吨三聚氰胺工程装置拟采用国内开发的常压气相淬冷工艺。反应温度380℃,合成压力约为0.2mpa。
该装置主要由尿素蒸发浓缩、尿液洗涤、三聚氰胺反应、热气冷却、热气过滤、气相结晶、旋风分离、产品输送贮存、包装和尾气吸收等工序组成。
整套装置采用露天布置。
该工艺流程有以下特点:
a、本流程采用常压连续法生产三聚氰胺,其流程特点为生产过程不需精制,一步即可得优质产品,具有原材料消耗低、节能、设备可全部国产化、开停车容易等特点。
b、本流程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量较少,热气过滤器排出的少量废渣为副产物及催化剂粉末,由于数量少、无毒,可送催化剂厂回收利用或用着长效肥料使用,故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影响极小。
c、主装置设备基本上属于常压设备。除与尿素和成品接触的设备采用不锈钢外,其他部分大多可以采用碳钢。因此装置投资、维修和保养费用较低。
d、生产过程中副产的含nh3和co2的尾气经吸收处理后送公司其他尿素厂回收利用。
e、工艺主装置采用露天化布置,减少了建筑面积,节省投资。
f、因反应过程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三聚氰胺的反应气体温度高达400℃,装置利用道生循环冷却,副产2.4mpa中压蒸汽供装置自身使用,蒸汽消耗较低。
年产2.6万吨三聚氰胺项目是根据x"十五"发展规划,企业正逐步进行从单一的化肥生产转向推行多品种跨行业的战略规划的产物。该项目依托企业二化增产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同步实施,与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在物料供应上融为一体。
70%尿液由x股份有限公司二化厂尿素车间提供,天然气由公司配气站供给
,密封n2由公司n2管网提供。尿素、液氨、天然气、氮气均采用管道输送。
● 循环水拟增建一套循环水系统,以解决该装置用水。
● 由#1变电所提供两路6000kv电源至新建配电系统向装置供电。
● 中压蒸汽不足部分由公司中压蒸汽管网供给。
● 仪表空气由三聚氰胺厂仪表空压站提供。
● 产品储运由企业销售公司成品库和运输公司负责。
● 市场营销由销售公司现有三聚氰胺销售业务人员负责。
● 售后服务由销售公司、质管处、技术中心、研究院等负责。
● 行政后勤由企业现有相关部门负责。
3.2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分析
3.2.1国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分析及分布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装置的生产能力都在3万-6万吨/年,其余装置也大都在年产万吨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三聚氰胺装置总生产能力约为95万吨/年,分布见表1。
荷兰dsm公司的三聚氰胺生产分布在全球,合计生产能力为25万吨/年,独占全球总生产能力1/4。其中荷兰赫伦年生产能力为14万吨/年,在美国洛杉矶埃文代尔年生产能力为6万吨/年,在亚太地区的印尼邦坦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
分析结论:
● 世界三聚氰胺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美国、西欧等发达地区。
● 荷兰、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聚氰胺生产国和出口国,占全球总生产能力的1/3以上。
● 荷兰dsm公司的三聚氰胺生产分布在全球,并独占全球总生产能力1/4。
● 三聚氰胺的生产被大财阀所垄断,投资大、周期较长,进入壁垒较高,因此生产格局相对稳定。
3.2.2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及分布
(1)、 国内三聚氰胺生产能力及分布
这批新建三聚氰胺装置投产后,全国生产能力将达到30万吨左右。xx年以来由于国内许多小厂采用工艺较为落后,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已经陆续停产。实际产量从1995年的3.4万吨/年提高到xx年16.1万吨/年。
我国三聚氰胺生产出口基本情况
(1995年-xx年,台湾省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