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严控公共场所。小区内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农贸市场、超市、药店等场所合理安排营业时间,定期消杀,进入人员一律测温、佩戴口罩。
七、暂停各类工程施工。小区内业主装饰装修、小区水电煤气管道改造、雨污分流等工程一律暂停施工。水电煤气、路灯等需要急修的,应报社区同意,并对施工人员测温和登记。
八、提高全民防控意识。通过社区宣传栏、悬挂标语、微信公众号、小区设置广播以及建立小区、楼栋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将疾病防治信息传达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的防控氛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物业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7
一、优化强化设卡围合
(一)对围合区域面积较大、人口数量较多、住户离出入卡口较远的小区(城中村,下同),应结合居民出行需要,合理增设和调整出入卡口。出现疫情传播的,应落实“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实行更严格的封闭管理和限制措施。
(二)为解决反复测量体温带来的通行阻滞和排队聚集问题,应通盘考虑,统筹住宅小区围合设卡与产业园区、工厂企业、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工作和生活场所的设卡测温安排,原则上只在进入时测一次体温;除特殊需要,同一围合场所不层层设卡测温。
(三)增强卡口管理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或容易拥堵卡口,视条件增加通道或错开查验,或配置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检测系统,提高检测效率。
(四)卡口设置应确保消防、救护等特种车辆顺利进出。因围合管理需要封堵的进出口,应采用可移动栅栏等障碍物,并加强巡查把守,出现紧急情况时,允许消防车、救护车通过。
(五)城中村内的工厂企业等要履行防控主体责任,进行设卡围合、封闭管理。来往工厂企业的车辆和员工,可凭通行证或工作证免检通过城中村卡口,由工厂企业设立的卡口查验测温。
(六)社区要加强对网格排查工作的领导,确保排查工作常态化,不漏一户一人,管控不留死角。社区每天要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一次分析研判,着重盯住确诊人员、疑似人员、密接人员、隔离人员、发热人员、新增人员、返岗人员等八类本社区人员,查找排查管控工作的不足和漏洞,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优化强化查验放行
(一)住户凭“i深圳”认证图码进入小区。初次返抵深人员进入小区必须通过“i深圳”平台如实申报,并提供“i深圳”或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近14天运动轨迹查询数据。
(二)外来人员和车辆一般不得进入小区,属于生产生活需要进入的车辆、人员,要经卡口工作人员确认或经住户同意,并进行信息登记、检测体温、轨迹查验,符合防控要求的方可进入。
(三)消防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以及抗疫工作车辆、运输医疗救护物资和生产生活必需品的货车、不搭载外来人员的住户车辆,对司机、乘员测温后放行。
(四)打通城市交通“微循环”,对通过社区小区和城中村的市政道路,不能作为其中一部分进行围合管理,确实无法避免围合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车辆顺畅通行。
(五)进出住宅小区的时段应保持过往常态,不因疫情防控而打破常规限时进出,不得采取简单粗暴的措施。
三、优化强化隔离措施
(一)认真落实居家隔离、集中隔离工作的“两个指引”,把各项隔离工作做实做细。对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新返抵深圳人员,具有与其他住户隔离的居住、生活条件的,即自有住房或单独租房、且目前无其他人居住,实行14天的居家隔离;其余有疫情高发地区旅居史的新返抵深圳人员,实行14天的集中隔离。
(二)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实行14天的集中隔离。
(三)对所有居家隔离人员做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继续居家隔离;结果为阳性者送指定医院,一起生活的其他人员送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
(四)规范对隔离人员的关爱,落实五个“仁爱之心”,即:服务周全的仁爱之心,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代购物品、收集垃圾、送餐上门和其它特殊需要的服务;关怀慰问的仁爱之心,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送一个水果篮、一支体温计、一封慰问信;心理援助的仁爱之心,公布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组织心理专家和工作者致电居家隔离人员特别是老、弱、病、残、孕和青少年,开展心理干预,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疫情,保持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扶老助幼的仁爱之心,对因家庭成员居家隔离、集中隔离、感染病毒等导致无人照顾的老人、小孩等,要组织专门力量照顾;科普引导的仁爱之心,制作微视频、短广播、小故事等,定人、定时通过微信推送给隔离人员。
(五)每天两次电话向居家隔离人员了解身体健康、体温情况,出现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等情况的,及时交由卫健部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