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所有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必须做核酸检测,办理好入院后须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暂时留居科室过渡病房,核酸检测结果回示后再安排转到普通病房;
3加强对住院病区的管控,一位患者限一位陪护,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严格遵守科室规定,进出科室随身携带有效证件(陪护证),无相关证件者不得进出;
4.陪护人员尽量固定、减少进出次数,如更换陪护人员必须再行核酸检测,费用自理,陪护人员应是健康的、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5患者及陪护应自觉戴好口罩,同时做到勤洗手,注意咳嗽时用纸巾、手绢或肘部捂住口鼻,进出科室请做好手卫生消毒;
6.患者及陪护应配合科室询问、健康码查验、体温监测等筛查工作,不要随意在病房内走动及串门、聚集,若必须要停留在公共场所,要保持一米线。
7.尽量减少到医院探视,亲朋好友可通过微信视频等网络探视形式表达问候与关心。
8.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一患一诊室、一患一手消,病程记录必须与新冠相鉴别,手术患者必须落实CT检查
9病区(房)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隔离和救治。
10疑似或确诊患者宜专人诊疗与护理,限制无关医务人员的出入,不得探视;院内专家会诊后及时转到医院隔离病房或XX省XXX医院。
患者转出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处理。
(五)医务人员的防护
1.医务人员应当按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和接触隔离的防护措施。
2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3每次接触患者前后应当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及时正确进行手卫生。
4.医务人员应当根据导致感染的风险程度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戴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3)对疑似或确诊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
(4)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5)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防止被刺伤。
(7)每个患者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清洁与消毒。
(六)加强对患者的管理
1.应当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进行隔离,并按照指定路线由专人引导进入病区。
2院区所有人员必须佩带好口罩,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当使用清洁剂洗手或者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3.患者出院、转院后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终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应当及时对尸体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为:用双层布单包裹尸体,装入双层尸体袋中,由专用车辆直接送至指定地点火化;因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不能进行火化的,应当经上述处理后,按照规定深埋。
四、病例的发现、报告
1.病例发现与报告。
医院发现符合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定义的患者时,经院内专家组、县内专家组讨论符合,再申请市级、甚至省级专家组会诊仍然符合,报县卫生健康局,预防保健科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PCR实验室46小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
通过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或者在聚集性病例判定过程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发现的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经采样检测后,如新冠呈阳,经各级专家组讨论,报备卫生健康局,再进行网络直报。
网络直报病种选择“新冠”,在“诊断类型”中符合疑似病例标准按“疑似病例”上报,病例确诊后,病例报告单位应及时将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疑似及确诊病例需根据《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报告临床严重程度分类,在传染病报告卡新增副卡“临床严重程度”中选择“非肺炎病例”、“轻症肺炎病例”、“重症肺炎病例”、“危重症肺炎病例”,根据临床症状的进展及时进行订正。
聚集性病例(含疑似聚集性病例)一经确认后,辖区疾控中心应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事件级别可先选择“未分级”,在卫生健康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事件定级后,可对事件级别进行相应调整。
并将相关初次、进展和结案报告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2流行病学调查。
县级疾控机构接到新冠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完成个案调查,并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追踪登记具体内容见《新冠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第七版)》和《新冠可疑暴露者和密切接触者管理方案(第四版)》。
3.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发热门诊负责发热门诊就诊患者、“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发热患者及愿检尽检”人群采集点应区分开,预防人群交叉,科室负责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核酸14采集,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存储和运送标本。
采集的临床标本包括病人的上呼吸道标本(如咽拭子、鼻拭子等)、下呼吸道标本(如深咳痰液、呼吸道吸取物、支气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等)、抗凝血和血清标本等临床标本应尽量采集病例发病早期的呼吸道标本(尤其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发病7天内急性期血清以及发病后第3-4周的恢复期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