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就诊患者避免聚集,需要带口罩并保持一定距离(1米“生命线”),最大限度降低发热病人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5.普通门诊:
(1)医务部牵头制定普通患者的接诊流程,严格门诊医师资质审核,严格执行首诊医生首诊负责制,将流行病学史纳入首诊的必问内容,同时提高非疫区接触史新冠肺炎感染源的早期识别能力。
对需要住院的发热患者必须先经发热门诊筛查,并由科主任把关后方可办理入院手续,确保早识别和早隔离。
(2)取消病区门诊:所有病区一律取消病区小门诊诊疗活动。
(二)加强医技科室感染防控,避免传染源传播
1.CT检查:发热门诊CT检查实行电话预约制,相对固定患者检查时间段,发热患者须由配送中心专人做好个人防护后按既定路线引导至CT室。
发热患者检查前应提前通知CT室医务人员暂时疏散人流,采取物理屏障(铺设一次性垫单、枕套),操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开启动态空气消毒机后方可接待患者。
铺单必须一人一用一丢弃,设备表面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对于高度怀疑新冠肺炎患者检查后,应对检查机房进行终末消毒并暂停后续患者检查,待消毒完毕至少作用30分钟后,方可进行下一个检查。
2.DR、B超、EKG:如发热患者至科室进行检查,必须执行CT检查的防护措施。
住院患者建议执行床边检查,仪器表面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
检查者按照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
3.标本采集送检:发热门诊护士在发热门诊给患者抽血后,电话联系配送中心,对标本专人专箱固定路线密闭运输至2号楼2楼检验科,检验人员应在确保正确防护情况下处理患者标本。
标本采取抽血-运送-检验全流程当面交接。
4.2号楼检验科:检验科工作人员应正确规范穿戴防护用品,并提前开启动态空气消毒机方可处置患者标本。
患者血标本应加盖旋紧离心,离心机停止运行静置数分钟待气溶胶沉降后方可打开离心机取出标本,并在生物安全柜内开盖操作。
废弃后的血标本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并按感染性废物处置。
每次实验结束后应对工作台面、空气进行消毒并记录。
5.门诊挂号、收费: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采用自助服务机挂号并收费。
建议患者使用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减少现金缴费,自助服务机每班次清洁并消毒。
6.门诊病人做侵袭性操作或产生气溶胶操作检查前先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查,如: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治疗(包括胃镜、肠镜、气管镜)、口腔治疗及门诊手术,检测阴性方可从事诊疗。
7.患者转运:院前急救中心应固定专人专车运送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具体要求按照安徽省卫健委医政〔2020〕3号文流程17-19、《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二版)的通知》文件执行。
8.公共区域:后勤管理部应督促保洁公司做好病区及门诊公共区域卫生清洁与消毒,保证医院各区域无卫生死角。
每天应对公共区域进行喷洒消毒。
9.加强电梯管理
(1)尽量不乘坐或少乘坐电梯。
(2)合理分流乘坐电梯人员,多人乘坐电梯,彼此间尽量保持1米以上距离。
(3)进入电梯前应规范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电梯内物体表面,乘坐电梯后怀疑手被污染应及时洗手。
(4)等电梯时,发现同行者有咳嗽或发热患者,尽量避免一起乘坐,在电梯内避免大声说话或谈笑。
(5)增加电梯的清洁消毒及消毒频率,特别是开关及楼层按键。
(6)夜间或非人流高峰期间,可打开电梯门进行彻底通风。
(三)加强普通病区患者管理,降低密切接触风险
1.设立隔离病房:各病区应在靠近走廊的尽端设置相对隔离病室,将发热患者集中区域安置,以减少与普通患者的密切接触机会。
指导患者(病情允许)和陪属正确佩戴口罩(发热患者应戴医用口罩)。
2.专人管理:发热病人的诊疗护理人员相对固定,最大程度减少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
3.关闭空调:发热病人收住病区(室)应暂时关闭空调,如全楼排风管道串联,必须全部关闭,以避免经空调通风系统传播病毒。
4.加强宣教:原则上不探视,陪属固定、限人,多形式宣传新冠病毒防护知识、正确洗手、咳嗽礼仪。
5.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加强对新冠肺炎感染的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病例,立即采取隔离措施:
(1)即刻就地隔离,迅速将同室患者转至备用的隔离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