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间,黄山景区进山人数已达到游客流量规定上限峰值,早上7时48分就停止了接待游客。
大量游客在同一时间集中涌入是非常不科学,而且几乎没有预案的表现。
核定的2万人为何要放在几小时内通过,如果分时限流、错开时间进山,不仅可以避免拥挤,而且2万人流可以分布在整个景区,实现有序进出、错开游览。
3.3未实施提前预约措施
黄山景区未通过提前预约的方式进行限流。
地方政府和景区之前花了大量精力做宣传,广而告之安徽人免费游黄山,很多人却在高速路上和景区门口被告知停止接待,现场到达人数与预期游客数量截然不同。
以至于大量游客聚集售票门外,防疫安全隐患剧增。
因此,由于景区未进行游客入山前预约,才造成到达实际人数远高于限制人数。
4疫情期间景区限流对策建议
4.1科学管理,稳定限流
景区应该充分认识限流的积极意义,避免被经济效益左右。
重启经济固然重要,但仍需将游客安全放于第一位。
景区限流措施有效保护景区各类旅游资源和设备设施,有利于景区的合理运营管理。
同时,景区也应该认识到超负荷客流量不仅会大幅度提升景区的管理成本,还会大幅增加疫情期间潜藏的安全隐患,人员密集更容易造成疫情快速传播。
旅游事故虽然有偶然性,但偶然中有必然,一次的偶然所造成的伤害,恐怕不是超载游客的利益所能补偿的。
4.2分时、分地限流相结合
以西藏布达拉宫景区为例,网络订票全部限下午使用,充分体现了分时限流的优势。
当游客通过购票后电脑会自动分配一个参观时段,游客在该时段无需换票,即可凭身份证通过闸口,错过这个时段,门票自动作废。
分摊单位时间内客流量,避免客流集中,减少对景区的破坏。
无论是限流的景区还是不限流的景区,景区都可能存在瓶颈性景点——瓶颈性景点需要采取相关的设施和管理人员,保证游客总量不超过本景点瞬时游客接待量。
可考虑的措施有单向通行、九曲栏杆等,限流人数不应该按照景区最大限流人数来做考量,应该以入口通过不过于拥挤来做测算。
黄山为例2万人数分散在整个景区不多,但同一时间集中出现就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4.3网上预约,完善设施,大数据控流
面对高人流量,景区方面应该采取预约管理。
黄山聚集事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游客未能提前获知进入景区资格,走到半路才得到通知景区已经限制进入。
而预约制服务在我国很多领域都已开始实行,比如医疗领域、交通领域等,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运行体系。
景区可引入相关服务,如果能够把申请和预约前置,通过APP或小程序做到在家申请免费资格和预约,將大大提升游客的出行体验。
20xx年9月20日起,北京故宫面向有资质的合法旅行社及散客试运行网上预售门票,每日网上预售总量限4万人,预售门票当日有效,这都是很好的典例。
限流不是限在景区门口,是在游客决策阶段就做好管控和梳理,为游客减少麻烦的同时也是为景区减少麻烦。
5总结
疫情还未结束,旅游行业的经济复苏任重道远。
现阶段各类景区要根据国家相关指导工作,利用科学方法,做好景区游客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和景区管理层也要进一步健全差异化防控策略,动态调整相关管理政策,通过考虑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接待能力,制定周密的开放方案,推行有利于秩序维护的预约制,同时强化服务保障。
游客也要遵守管理、文明旅游,自觉主动查看景区防疫公告。
只有政府、景区和游客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实现防疫安全和旅游休闲两不误。
景区疫情期间人流管控方案2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公园景区新冠肺炎疫情,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冠疫情在公园景区传播,确保游客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保证正常的生活秩序,根据《XX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试行)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公园景区新冠肺炎疫情控制应急预案。
—、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XX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统一领导,联防联控、预防为主,群防群控、分级分类,精准施策、依法科学,有序防控”的原则,建立管理处领导,各股室配合,分级响应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提髙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突能力,防止疫情在公园景区扩散。
二、编制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