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诊疗前,请患者用0.5%双氧水含漱,使用强某某减少污染物播散。
4、诊疗结束后,除去所有避污膜,冲洗痰盂保证无污物无血渍,75%酒精喷台面痰盂等静置、擦干,痰盂、强某某、弱吸用含氯消毒剂冲洗。(留痕记录)
5、无菌柜内取用无菌物品及时关闭柜门,使用前检查外包装是不是破损。
6、使用过的器械应严格按标准侵泡消毒灭菌后方可用。
7、医疗废物及时处理,不得堆放(保洁负责)。
8、下班时,脱掉一次性防护用品后按标准洗手回家,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9、车针盒独立包装消毒
10、调拌类药品取多时不准再次回收,直接扔掉,取硅胶及调印模材时必须更换手套
11、用过的调刀、橡皮碗使用后浸泡含氯消毒剂内
(4)诊疗结束后清洁消毒流程:
1、诊疗环境要求:
①加大诊疗处置时的患者物理间隔,对非独立牙椅诊室,最少间隔1台牙椅安排救治;
②诊室台面尽可能少摆放物品;
2、空气要求:
①诊室加强开窗透风,诊早、中午、诊后各30分钟;
②下班后对诊室进行紫外线消毒。
3、诊室地面要求:
①诊室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
②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消毒采取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作用30分钟。
4、医疗废物暂存处要求:
由专人用2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墙壁或拖地消毒,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医疗废物管理:
1、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不得混放,感染性医疗废物置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内,锐器置于锐器盒内。
2、工作人员使用后的1次性防护用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3、医疗废物本填写完全。
应急处理流程
建立员工晨检制度,落实专人对每位进单位上班员工进行体温丈量,如有发热,立即上报,禁入单位;做好预检分诊,加强患者排查。发挥“八闽健康码”作用(医患在进入本单位时必须扫八闽健康码),救治患者应先出示“八闽健康码”,凡发现黄码或红码人员或发热患者和虽无发热症状,但呼吸道等症状明显、罹患沾染病可能性大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登记流行病学史,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组长,由组长上报到疫情防控主管部门。积极配合主管部门联系定点检测医院,接触人员肯定范围,采取隔离措施.立即申报疾控部门对所在场所进行关闭、消毒、暂停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