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小组成员D(电话XXXXXXXXXXX)
感染管理小组成员E(电话XXXXXXXXXXX)
二、职责与任务分工
(一)医疗救治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
职责:组织专家会诊:进一步明确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并开展临床救治工作。
与检验科对接做好病原学检测及结果分析。
配合疾控科做好人员的分区隔离、分类排查和信息报送。
协调病人转运、监护及标本采集、转运。
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稳定情绪。
(二)护理管理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
职责:协助开展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根据需要调配护理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及感染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陪护、探视管理;床单元清洁、消毒、垃圾处理。
(三)防控消杀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职责:负责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配合疾控科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隔离措施指导、病区重新划分及患者安置,指导医务人员做好职业防护,提出进一步的防控建议;病例及密切接触者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
(四)综合保障小组
组长:XXX
成员:XXX、XXX、XXX
职责:视情及时与医院疫情控后勤保障小组人员联系,在疾控科的指导下落实现场的分区划线、警戒提示;加强安保、保洁;保障防护、消杀物资供应。
三、应急处置措施
(一)预警
入院或者住院期间扫穗康码时出现红码。
(二)报告:
1、立即将出现红码的事件报告主管医生、科室主任、护士长。
2、科室主任向疾病预防控制科报告。
(三)处置
1、护士做好二级防护,给患者及家属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
将患者转移到过渡病房(普通病情患者单间隔离,XX床,重症患者单间隔离,监护室XX床)
2、暂时限制科室人员出入。
3、主管医生及护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测体温,并询问患者及家属近3天体温有无≥37.3℃,15日内有无咽痛、咳嗽、流涕、鼻塞、呼吸困难、胸闷、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等症状。
(2)询问患者及家属有无流行病学史及接触史,主要包括:发病前14天(21天,不清楚是否按最新要求确定,按上级要求执行)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症状的患者;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并请患者或家属签署《“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史调查如实告知承诺书》。
(3)询问患者15天内的就诊史。
4、留取标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及血抗体检测:做好二级防护后,主管医生采集患者咽(鼻)拭子标本,护士抽取血标本,装在标本运送箱内立即送检。
标本运送箱:正班时间到新冠核酸普筛小组(XXXXXX),非正班到发热门诊护士处(XXXXXX)借用。
5、标本运送:科室指定一名人员,着一级防护,将标本立即运送到检验科X楼新冠核酸实验室(正班XXXXXX,非正班XX18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