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处置方案,对于安全装备的存放和领取没有详细说明,仿佛事情发生,钢叉和盾牌就能“突然间”的装备到保安和协防人员身上。但在现实中,上述装备往往集中存放于门卫室或者仓库中,从事发得到信息到集中领取装备必然需要时间。且把防暴器材集中于门卫室或者仓库存放并不合理,如果门卫室和仓库已经被暴徒占领,那就直接失去了仅有的防暴装备。所以,装备应该分散放置于便于管理便于领取的地方,在需要时由安保和协防人员到各自的装备领取点领取,然后再奔赴事发地点进行处置。
此外,装备的使用方法和防暴队伍的分工和队形,在日常都需要进行至少一个季度一次的演练,才能确保在发生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地使用。之后笔者将会在优化后的方案中写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四)设置最坏的结果,才能有效应对
以往的方案当中,有意的在回避出现伤亡,以及暴徒入侵到教室、会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时应该怎么办的内容,这些内容本来应该在预案和演练当中明确,但是在许多真实案例里面这都是发生过的事情,所以,只有把预案和演练都按照这样最坏的打算去准备,才能在真正发生事情的时候有相对充足的措施。
二、优化处置流程
(一)优化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指挥调度
学校的门卫、巡逻保安,应当配备对讲机,校园应当设置综合指挥中心(应当由学校的广播室改建),把广播、报警、视频监控的相关设备整合到一起。并配备铁门铁窗,在发生暴力安全挑战时,能够让调度员或校领导有一个相对安全宽松的环境指挥全局。
门卫和巡逻保安在发现安全隐患后,应当首先通过自身渠道迅速报警(一键报警或其他系统),然后通过对讲机呼叫指挥中心,告知指挥中心暴徒入侵的位置、人数、是否持械,运动方向等具体情况,报告完毕后,才持械对暴徒予以跟踪和牵制,并及时汇报相关的动态。
指挥中心值班人员在接到入侵报告后,应当首先用广播告知整个校园,请所有人员按照预案做好准备。并调度校内安保和协防力量赶往入侵者处。疏散正在体育场所上课的学生,关闭教学楼大门和教室门窗,接着再次向110报警,以应对下一步挑战。
(二)优化每个人的职能
以往的方案中,对话内容太多,各个角色的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繁杂,在实操中不免浪费时间,也不容易记得住。在应对安全挑战中,所有角色的职能应尽可能简化,处置的措施应当简短并方便记忆,如门卫的流程就是一句话:先报警然后报告情况,接着视情况予以跟踪牵制。其他的角色亦同,太复杂的指令和处理手段,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不仅容易忘记。
协防人员:听到广播后,到指定地点领取装备,然后赶往事发地点牵制入侵者,待人员数倍于对手,再视情况进行处置。
指挥中心值班员:听取报告,通报情况,召唤安保和协防,报警确认信息,然后做好应变。
教室内的师生:关闭门窗,听从指挥,入暴徒入侵到教室,可持凳子、扫把等物品保护自己,然后往没有暴徒的地方撤退。
三、优化善后环节
过往的方案回避了这些内容,往往通过控制了暴徒就草草了事,但入侵之后,如果造成了伤亡,应该如何应对,这方面没有进行演练。另外,如果遇到大规模的恐怖暴力入侵,如何进行撤退,也没有进行演练。窃以为这些善后的环节,可以结合校园的外伤急救以及地质灾害演练结合起来开展。详情可见细化的演练预案。
笔者将以蓝色(一人徒手入侵)、黄色(一人持械入侵)、橙色(多人入侵)、红色(持有枪械、毒物、燃烧、腐蚀入侵)四种演练预案来应对不同的情况。
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方案6
一、演练的目的
进一步加强安保人员的防范意识,提高抗击校园暴力袭击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能在暴力袭击事件发生时有组织、迅速地引导师生安全躲避,阻挡暴徒的闯入,制止暴徒的袭击,保护学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二、演练内容
以突然性,突发性,歹徒冲闯,紧急处置,师生疏导,队形演练,器材使用,制服暴徒报告流程等为主,具体内容为:
1、袭击前安保队员的观察能力;
2、校园袭击事件时安保人员反应处置能力;
3、校园袭击事件时保护学生及自身的安全意识,
4、队员、各小组之间配合的队形应用,防爆队形的组成;
5、封控处置的控制队形默契度;
6、控制后的报告报警流程要求。
三、演练步骤
1、演练前的准备,由总指挥做演练前的布置。
2、情况设想:两名歹徒因子女上学问题,对学校产生不满,企图报复学校。
3、演练开始
两名可疑男子在校门口外持续徘徊,被当班岗及时发现,并迅速报告,监控岗迅速做出指示,并督促巡逻组加强巡查,确保校园安全。
大门岗:呼叫监控中心,大门岗发现,现有两名可疑男子在大门口持续徘徊,请指示!
监控岗:收到!密切留言观察。
大门岗:收到!打开执法记录仪,是。
监控岗:巡逻组、巡逻组。
巡逻组:收到。
监控岗:现正值学校放学期间,加强巡查确学校安全。
巡逻组: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