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聚集性疫情调查。县(区)级疾控机构根据网络直报信息和病例个案调查情况,对符合定义的聚集性疫情立即开展调查。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执行。
3.信息报告。县(区)级疾控机构完成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个案调查或聚集性疫情调查后,将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七)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
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可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发热、干咳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末次接触后14天。疑似病例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可解除医学观察。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与管理指南执行。
(八)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
收治病例的医疗机构要及时采集病例相关的临床标本。承担标本检测的机构(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在12小时内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严格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要求执行。
各地区新冠肺炎5例及以上的聚集性病例,以及境外输入病例的所有原始标本应当送至中国疾控中心进行复核。
(九)重点场所、机构、人群防控。
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公众聚集性活动,因地制宜落实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公共卫生间等公众场所和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的`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措施。
企业复工复产后,指导企业组织员工有序返岗,做好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防控工作,为员工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采取分区作业、分散就餐等方式,有效减少人员聚集。指导做好农民工的健康教育和返岗复工前体温检测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置,加强排查识别,阻断风险人员外出。
学校、托幼机构复课复园后,指导做好返校师生的健康提示和健康管理及教室的通风、消毒等工作,督促落实入学入托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防控措施。接到疫情报告后,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置,指导做好区域消毒等工作。
指导养老机构、残障人员福利机构以及监管场所等特殊机构进一步规范出入人员管理,严格通风、日常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健康监测与管理,做好失能半失能人群日常管理等工作。
落实来华(归国)人员口岸卫生检疫,加强对疫情严重国家和地区来华(归国)人员健康管理,做好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员的排查、诊治和医学观察,严防疫情跨境传播。
(十)院内感染控制、特定场所消毒和人员防护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的要求,严格做好院内感染控制。同时,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做好医疗器械、污染物品、物体表面、地面和空气等的清洁与消毒。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置和管理。
做好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以及医学观察场所等特定场所的消毒,做好流行病学调查、隔离病区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和参与病例转运、尸体处理、环境清洁消毒、标本采集和实验室工作等特定人群的防护,具体要求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印发的特定场所消毒技术指南和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执行。
(十一)宣传教育与风险沟通
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做好公众个人防护指导,减少人群中可能的接触或暴露。根据疫情防控进展和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加深,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组织科普宣传。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及时向公众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加强对本地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落实防控资金和物资,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指导、及时救治"的工作原则,全面做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
(二)强化联防联控。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疫情控制的总体指导工作。各级疾控机构负责开展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及实验室检测等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病例的发现与报告、隔离、诊断、救治和临床管理,开展标本采集工作,做好院内感染防控。
(三)加强能力建设。对医疗卫生机构的专业人员开展新冠肺炎专业技术培训,强化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加强科学研究,发挥信息技术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新冠肺炎传播特点、临床特征、策略评估等相关调查,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学证据。在传染病预防和救治工作中,鼓励、支持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
(四)加强疫情处理的总结工作。元旦晚会期间,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要及时撰写初次调查报告、疫情进展报告,并在疫情处理结束后,10天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总结报告。
晚会现场疫情防控方案2
为确保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旦晚会在西昌录制期间全体演职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央视元旦晚会总体安排,西昌市卫健系统作为安全保障及疫情防控工作组成员为“央视元旦晚会”筹备及录制期间提供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护保障。
疫情防控工作是成功完成元旦晚会节目录制的基础,为落实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西昌市成立了疫情防控专项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西昌市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旦晚会疫情防控方案》《西昌市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旦晚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西昌市卫生健康局关于20**年元旦晚会医疗卫生保障的工作方案》等文件,保障晚会录制期间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护工作顺利开展。
节目录制前,疫情防控工作组便提前安排部署,除积极协调定点核酸检测机构以及定点医疗救治机构提供必要的保障外,还协调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参与保障工作,以便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同时,与公安、应急、消防、社区街道办等多部门联动,共同落实戴口罩、测温、验码通行,全员核酸检测、新冠疫苗接种等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活动期间不发生一起输入性病例,共筑疫情防控堡垒。
在此基础上,西昌市对参与本次活动的人员提级管理,要求参与人员签订健康承诺书,主动申报14天行程;
要求外地来西昌人员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报告,落地立即安排核酸检测及日常开展常规核酸检测。
截至9月1日,已组织全员核酸检测6次,共完成11066人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西昌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杨**介绍,“到西昌之后24小时内会安排一次核酸检测,48小时之内会有两次核酸检测报告,针对参演人员,每隔3天就会有一次核酸检测,到后期人员比较固定后,检测频次就改为7天一次。”
及时摸排人员疫苗接种情况,开通绿色通道,开展新冠疫苗接种,累计为“元旦晚会”节目组人员接种100余人次,实现了包括演职人员在内的疫苗接种全覆盖。
严格落实环境消毒和灭蝇灭蚊灭鼠工作,由西昌市疾控中心及东城街道办对“元旦晚会”现场进行常规预防性消毒和灭蚊灭蝇灭鼠工作。
截至9月1日,累计开展集中消杀8次,消杀面积达13.3万平方米。
对“元旦晚会”现场、定点酒店、排练场所、外景拍摄地每三天开展一次常规督导检查,发布整改清单4期,及时查漏补缺。
制定专项方案,指导现场、酒店、外景录影棚,落实测温、扫码、一米线、戴口罩等措施,由疫情防控小组志愿者对进场人员进行验码、指导、提醒等。
医疗救治保障方面,由西昌市人民医院、西昌市中医院、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轮流对晚会录制现场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同时由西昌市人民医院、西昌市中医院、川兴中心卫生院分别负责对导演组及艺人组入住酒店提供24小时驻点医疗保障服务,并指定西昌市人民医院作为此次医疗保障任务的后备应急医院,在保障时间内24小时应急备勤。
截至9月1日,共派出医务人员140余人次,救护车70余台次,现场接诊磕碰、擦挂等160余次,转诊20余次,圆满完成了20**年央视元旦晚会医疗保障工作。
晚会现场疫情防控方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