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和资源环境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学校和师生的自觉行动,为建设美丽温州作贡献。
工作目标
发动师生全员自觉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确保到20XX年10月,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100%,投放设施覆盖率100%,教育普及率100%,师生知晓率和参与率100%。开展“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以学校带动社会,推动全社会加快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创建“无废学校”,为“无废城市”创建作出应有的贡献。
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大队部具体实施。
任务分解
XXX
实施步骤
4月20日—30日
(一)组织建设及制度建设
成立“无废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和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责任落实到部门或人。
5月7日—14日
(二)设施配置
为垃圾分类做好物质准备。总务处对学校分类垃圾投放处进行
改造,增设垃圾箱,张贴鲜明标识;配置班级分类垃圾箱;确定食堂厨余垃圾的处理方式。
5月15日—22日
(三)宣传动员
召开教职工大会,传达温州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及市县教育局创建“无废学校”的决定;学习“无废城市”“无废学校”创建标准和XX教育局《推进学校创建“无废学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我校《创建“无废学校”暨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宣传垃圾分类和投放的相关要求和知识。确保教职工知晓率100%。
大队部利用升旗仪式上国旗下的讲话或广播校会,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利用广播宣传,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向学生温州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重大决策及市县教育局创建“无废学校”的决定;学习“无废城市”“无废学校”创建标准和XX教育局《推进学校创建“无废学校”管理工作实施方案》,通过这些宣传,使学生懂得,进行垃圾的科学分类和投放是创建“无废城市”“无废学校”的重要前提,必须首先做好;利用宣传栏、班级文化墙等宣传形式,宣传垃圾减量方法、垃圾综合利用、资源再生、垃圾分类和投放的相关要求和知识,例如生活垃圾分四类,可回收垃圾是哪些,有害垃圾是哪些,哪些是厨余垃圾,哪些是其他垃圾等。确保学生知晓率90%以上。
5月20日—22日
(四)骨干培训
对办公室负责人、班主任、班级垃圾分类宣传员、督导员、物业负责人及保洁员、食堂负责人等骨干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5月25日—29日
(五)实操训练
全体师生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办公平台发布文件、通知等,日常工作提倡使用电子文件,双面使用纸张,减少纸张浪费。教职工自备水杯,不使用一次性纸杯。呼吁学生节省演草纸,提倡使用可循环使用的文具。师生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减少餐厨垃圾。
全体师生自觉减少垃圾的产生,并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学生方面,活动之初,为便于检查指导,实行两定时,即班级实行定时投放,在班主任、班级垃圾分类宣传员、督导员的指导下,全体同学有序将分类好的垃圾投放到分类垃圾桶中,及时纠正错误的分类和投放;学校垃圾收集点实行定时投放,在学校有关部门的监督下,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和放学前两个时段,各班值日生将分类垃圾投放至分类垃圾箱(桶)中,现场及时纠正错误的分类和投放。为使实施更为有效,要求各班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宣传员、督导员,通过他们对本小组成员的分类和投放进行指导和监督,同时积极宣传垃圾减量的意义并努力践行。
教职员工方面,办公室负责人、教研组长、食堂负责人每天多次对办公室、工作场所的垃圾箱(桶)进行检查,确保分类投放正确。
政教处、大队部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检查,确认有害垃圾,特别是危险药品、废液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置,可再利用的危险药品、废液等有未等到利用。
6月1日—30日
(六)巩固强化
巩固前一阶段师生初步形成的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分类投放垃圾的良好习惯,加强督导、检查,形成长效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做到目标任务、工作措施、责任分工、整治时限的“四到位”;强化宣传引导,把“无废学校”创建与“无废城市”创建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督查奖惩,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及时发现、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检查指导,通报进展情况。
7月1日—10月30日
(七)主题活动
针对暑假时间长,学生空闲时间多的特点,利用暑假前的家长会和班会,倡导学生开展无废家庭体验活动,担负起家庭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与家长一起开展旧物改造活动等,上述要求在《致家长的一封信》要得到体现,开学后征集照片、视频,开展旧物改造作品展览。(责任部门:政教处、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