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期间减少⼈员聚集,尽可能保持1⽶以上的社交距离,在⼊座、休息、⽤餐、如厕等环节加强⼈员疏导等组织管理。
活动期间实时监控现场⼈流聚集情况,保障应急通道畅通;提醒客⼈⾮必要不触碰;场所出⼊⼝均应设置免洗⼿消毒剂或感应式⼿消毒设备。
(四)加强通风换⽓。
空调使⽤严格按照《夏季空调运⾏管理与使⽤指引(修订版)》执⾏。
活动期间保持空⽓流通,优先采⽤开门、开窗等⾃然通风形式,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装置加强室内空⽓流动。
单体式空调可正常使⽤,中央空调⽆回风的经清洗、消毒和检测合格后使⽤,应确保新风来源清洁;有回风的应更新或加装新风系统后以全新风系统投⼊运⾏,并将新风量和换⽓次数调⾄最⼤,如⽆法安装的须在回风⼝加装⾼效过滤器或消毒装置。
(五)清洁消毒管理。
活动期间做好场所和设施的消毒⼯作,重点对门把⼿、桌⾯、椅靠背、⽔龙头、楼梯扶⼿、电梯按钮等⾼频接触表⾯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公共卫⽣间保洁和消毒,可采⽤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喷洒或擦拭,也可采⽤消毒纸⼱进⾏擦拭。
垃圾收集容器应做到⼲净整洁,防⽌满冒现象,⽇产⽇清,定时定点对垃圾收集容器及周边区域地⾯进⾏消毒。
酒精类消毒剂因爆燃点较低,应集中管理、谨慎使⽤,可⽤于擦拭物体表⾯,但避免喷雾喷洒,使⽤时严禁明⽕。
物体表⾯采⽤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的,应在30分钟后⽤清⽔擦拭⼲净。
(六)就餐管理。
采⽤错峰就餐(按省份)、增设物理隔离、分餐等⽅式控制就餐时的⼈员聚集;排队取餐保持⼀⽶以上间距,加⼤就餐座位间距,餐桌加装隔板;未加装隔板的,应保持单向就座就餐,餐桌之间距离不⼩于1⽶,每桌实际就餐⼈数不得⾼于正常时期就餐⼈数的70%。
开餐前半⼩时完成就餐区域桌椅、地⾯及空⽓消毒,并通风换⽓。
加强餐(饮)具、厨房环境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的餐(饮)具应当“⼀⼈⼀⽤⼀消毒”。
合理编排菜单,集体供餐避免提供⾼风险⾷品,确保⾷物烧熟煮透,做好⾷品留样。
场所应能提供安全卫⽣的饮⽤⽔。
(七)通勤管理。
参赛⼈员采取封闭式管理,活动期间不得私⾃外出活动;从当地出发乘坐公共交通抵温时应加强个⼈防护,与他⼈保持合理间距,途中尽量避免⽤⼿触摸公共交通⼯具上的物品,结束⾏程后及时洗⼿;⽐赛期间往来赛场,按排车辆乘客控制50-70%,错时发车,乘员按省份乘坐。
⽤车前后需落实车辆预防性消毒。
(⼋)住宿要求:⽐赛期间,参赛⼈员安排集中住宿,分类分区以最⼩单元进⾏管理(建议:按省份、分店或楼层住宿),住宿的宾馆实⾏封闭式管理,实⾏两⼈⼀间,本楼层将不再接待其他社会⼈员,参赛⼈员不得外出活动。
(九)宣传引导。
在场所醒⽬位置设⽴告⽰牌,提⽰参加⼈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我隔离。
宣传引导参加⼈员遵循“⼀⽶线”、勤洗⼿、戴⼝罩、公筷制等卫⽣规范,咳嗽、打喷嚏时注意遮挡,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活动期间尽量不扎堆、减少聚集等。
四、应急情况处置
(⼀)参赛⼈员中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的,应当⽴即做好佩戴⼝罩等防护措施,及时转移⾄临时观察室进⾏观察,并在做好防护的基础上送往定点医疗机构进⾏相应处置。
(⼆)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组织⽅应⽴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第⼀时间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配合做好流⾏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作,配合做好限制⼈员聚集、封锁活动区域等措施。
五、赛前防疫培训和指导
赛前培训中增加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内容。
邀请卫健部门派专业⼈员对⼯作⼈员和志愿者等开展疫情防控培训和赛前疫情防控检查指导,使⼯作⼈员掌握防疫基本技能和赛事期间应急处置流程。
运动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应急响应⾏动
凡运动会内发⽣重⼤传染病等应急事件,⽴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全部到位,迅速开展救助⼯作,并及时向总务处及运动会有关领导汇报,并按有关程序向当地卫⽣部门及疾病控制中⼼上报。
⼆、现场急救
1、运动会发⽣突发各类传染病事件,应急领导⼩组成员应⽴即到达现场,在统⼀指挥下,组织医疗卫⽣救治。
在第⼀时间内⽴即通知区疾控中⼼。
2、迅速将病员转移到安全地区。
3、要本着先救重后救轻的原则开展⼯作。
4、对突发传染病,要在救治的同时做好隔离和疫源地的消毒。
5、对危重病⼈做到及时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