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加强疫情防控科普宣传,使全体赛事参与人员充分了解防疫知识,掌握防疫要点,增强防疫意识,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3.严格落实参赛入场人员信息登记,核验“健康码”,进行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以上)症状人员,应禁止其入场;赛事期间加强巡查,做好对可疑人员的发现、报告和处置。
4.确保赛场内所有人员科学佩戴口罩,运动员比赛期间、裁判员执裁期间,可不佩戴口罩。
5.实施观众限流措施,室内场馆不允许观众到场加油助威,室外场地不提倡观众到场。
根据疫情防控形势,调整观众人数,直至空场无观众。
采用错峰入场、分批离场等措施,引导观众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6.室内比赛场馆,保持良好通风状况,参赛人员之间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根据疫情防控和学院安保处的规定,在校外体育场馆举行的比赛,必须由各队领队老师统一带领学生进入和带出比赛场地。
三、防疫要求
1.校内体育比赛要求工作人员、参赛人员自备防疫用品。
2.在校外举办的体育比赛,赛前向安保处提供赛事人员数量、比赛时间等准确信息,做好相应准备。
3.所有赛场入口需设置测温区、缓冲区、留观区。
4.室内比场馆实行封闭管理,确保通风,落实日常消毒,并设立警戒线。
5.做好场所环境、工作人员手部、用品用具、比赛器材等清洁消毒工作;通道、看台、卫生间等公共区域,赛事期间按1次/2小时频率进行消毒,若区域人员密度增多,需提高消毒频率至1次/1小时,加强卫生监测。
6.正确掌握消毒方法,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因过度消毒致器材受损,影响赛事正常进行。
体育比赛疫情防控应急预案5
为加强20XX年XX市第XX届运动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处置比赛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根据省、市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依据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八版)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体育总局及省市相关要求,赛事活动组织者要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机构,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协调属地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参与,按照“一赛事一方案”的原则,周密制定赛事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坚决防止各类体育赛事成为疫情传播扩散的渠道,确保市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承办单位、承办地(场所)主体责任,相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次大赛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会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细则,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岗前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市运会疫情防控方案;负责联系市疫情防控有关部门,协调市运会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各赛区疫情防控具体实施。
三、赛前工作措施
(一)组织实施。
由赛事承办单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应急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并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二)物资配备。
准备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消毒剂/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肥皂、快速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配备体温枪等。
(三)设置隔离场所。
在赛事场所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附近设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便于疏散的临时留观隔离场所。
(四)预防性消毒。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对休息室、卫生间、比赛器械、工作台、座椅等高频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
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宣传引导。
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示参加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方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自我隔离。
四、赛事中管理
1.人员申报。
参赛所有人员报到时,须填写参赛运动队健康安全承诺书(附件)。
禁止14天内有重点疫区旅行、生活史或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参加,并收集留存信息。
2.体温监测。
对进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和症状监测,观众需持健康码、通过监测后观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