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访内容
1、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假期活动轨迹及身体状况、学生网上在线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努力做到“停课不停学、网学有效果”;
2、通过家访立“防疫守纪规矩”:不串门,不聚会,做好个人防护;教育引导学生,尽量减少外出,不参加聚集性活动,注意环境与个人卫生,加强自身防护,提高科学防范疫情意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3、通过家访立“作息时间规矩”:每天最迟8:30开始学习,每日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抵抗每年冬季流感病毒的侵袭。
4、通过家访立“线上学习规矩”:守时上线,积极互动,上课时全身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与自觉学习能力;
5、通过家访立“居家相处规矩”: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教育,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不得顶撞父母,感念父母的辛苦与生活的不易。
6、通过家访立“手机使用规矩”:学习时间需要使用手机时使用手机,休息时间不得使用手机,更不能玩游戏;
7、通过家访增信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其科学、理性认识当前形势,始终相信疫情是可以控制的,国家是有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也要有信心,不要恐慌,按学校、按老师、按家长的要求行事;帮助学生排解因疫情造成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使全体学生以良好的身心状态为复学做好准备。
8、通过家访给方法:见到人,有针对性的给方法;善激励,多鼓励,多肯定好的方面,有策略提醒需要改进的方面。
9、通过家访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对疫情期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建议。
10、通过家访提醒家长、学生谨防有人用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习名义进行网上收费,以免上当受骗,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同学们的年少无知,以各种手段实施电信诈骗。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学校和老师反映,并保存好相关证据、立即报警;11、通过家访提醒家长,家长更要做好个人防护,以免感染病毒,影响学生,甚至影响整个学校。
四、家访要求
1、精心组织。以年级为单位,迅速组织班主任和包保教师根据实际走访,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工作目标,使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序地推进。
2、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应访尽访,早访早安。学生受访率100%。
3、牢固树立“七个意识”。即安全意识、服务意识、主动意识、研究意识、沟通意识、平等意识和责任意识。家访要带好口罩,向学生、家长宣传当时疫情形势;路途中注意交通安全,尊重家长、树立自身形象;4、本次家访带去《诚信承诺书》,教师每访一家由家长或其监护人签字,原表上交年级,然后交政教处;家访全部完成后拍照(照片里要有家长、学生和家访教师,家访教师未带口罩的图片视为不合格图片)发本班班主任,然后班主任打包发班主任工作群。
5、确保成效。家访前,各班主任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家访个性内容,合理安排家访时间、线路,提前与家长预约,按时家访。家访时,态度和蔼,尊重家长,鼓励学生。家访后要及时根据了解到的学生情况,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6、及时总结。家访期间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家访结束后每班需发送3张高质量家访图片给年级主任,由年级主任写家访总结发政教处;提倡教师写家访手记,优秀手记将在校公众号上刊登。
实验学校政教处
疫情期间教师家访工作方案篇4
一、目的线上课程开课在即,为确保线上教学效果,通过家校联系能及时了解学生疫情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通过家校力量的结合能促进学生的继续成长。耐心倾听了家长对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对以后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仅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能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二、意义
1、走进家庭,加强联系,拉近距离,增进家校疫情防控期间之间的情感交流;
2、利用调查记录,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着重从生活自理、个性、健康、饮食、睡眠及家庭教育等几方面进行了解,为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3、通过与家长交流,初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家校互动及线上课程作准备。
三、时间
四、内容
1、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
2、了解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3、征求家长对教师线上教学、班级、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4、向家长宣传学校的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过程、方法等。
5、纠正家长错误的家教方法,向家长传授较为科学的家教方法。
6、与家长沟通,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五、要求
1、家访时不可与家长发生争吵和冲突,态度要和蔼,要与家长共同探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孩子的问题。
2、不能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能接受家长的礼物。
3、家访后要及时记录和整理(照片等材料留迹备查),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4、线上教学期间,家访率争取完成班级人数的85%及以上。
六、重点
1、待进生,查找落后的原因及在家表现。
2、优等生,了解在家表现及家庭教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