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价值低和通用的物资是以库存储备水平作采购依据,与阶段性生产产品无关,一般采用订货点,以合同方式进行采购;大部分物资与生产产品有关,来源于生产计划的相关需求,一般采用标准的MRP算法进行需求的核算,以合同方式进行采购;大批量的重复生产方式,对物资的需求是快节奏的,一般是固定供应商,通过协议进行约束,日常供货通过订单指令进行,直接送到生产现场,实现零库存生产。
在上述三种情况外,还包括一种人为决策的实际需求,这种需求是根据具体的事件或者是定期的预计消耗产生的需求,一般采用临时和现金采购的方式进行。
5、从物资属性考虑
在采购物资中,由于其属性的不同对采购策略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具有实效性的物资,将根据消耗的速度和失效期限确定采购数量;具有危险性的易燃易爆物资,一般采用最大储备量进行分批采购限制;体积大或者是存储实体受限制的物资,按照直接批量会影响库存的存放,一般采用最大储备量进行分批采购限制。
三、物资采购策略模型建立
通过上述物资采购策略的分析,我们会看到针对不同的方面其采购策略是不同的,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不只是一个指标因素决定的。
在模型建立的过程中,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一个是采购计划编制影响的因素,它是解决各种物资采购形式中的采购计划数量问题。
其次是对物资采购策略的有效控制和如何从采购计划变成采购合同或者是订单。
影响采购计划编制的关键因素
采购周期:
对需要进行周期性采购的物资进行归类,并制定相关的采购周期(周、旬、月、季、半年、年、自定义)、间隔时间。
计划方式:
定义各种采购物资的计划编制方式(周期预测、订货点、MRP、JIT直供)。
订货点:
定义使用订货点方法进行采购的订货点数值。
批量政策:
定义各种采购物资的批量政策(最小批量、最大批量、固定批量、周期批量、固定周期批量、经济批量、直接批量、最大储备量)。
批量值:
如果采用的是非直接批量,定义相关批量政策的数值或者是批量限制值。
分批原则:
如果采用任务分批,要定义分批的原则,两批任务的间隔时间。
取整倍数:
对于必须按照一定的批量单位或整数进行采购的物资,定义其采购的数量原则(按打、箱等)。
批破坏量:
定义需要进行破坏性检验的计划补充量。
加强控制和计划转订单的关键因素
供应商分类:
从物资供应的角度,将其分成固定和非固定两种,只有固定供应商才有可能进行合同的自动生成。
供应商物资:
分配固定供应商能够及时供应的物资,为实现计划到订单的转换作准备。
ABC分类:
定义物资的ABC分类,有效地控制在制定采购政策时,是否违背了相应的采购策略。
物料属性:
定义其需要进行分类监控的属性数据(包括:有效性、危险性、受限制性、一般性等)
四、总结
只有了解不同企业对物资供应的需求,合理地设置影响因素和应用对象,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计算机应用实现模型,模型建立中要充分考虑系统间的集成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才能更大程度地适应企业实际需要。
同时,作为项目的实施同样是重要的。
作为企业应用,要把握先定性后定量的原则。
在定量的过程中,要参考“生产产量、定额、采购周期、采购成本、消耗速度、库存空间、有效时限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