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肉、水产品等食物时要煮熟烧透,尽量不提供生的水产品等。
20.推荐顾客采用非接触扫码付费,收取现金时要做好防护及消毒。
公路收费站
21.安排专人负责,采用喷洒含氯消毒剂等方式,对回收和库存的收费公路通行介质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通行介质安全卫生。
收费人员在收发环节,应按要求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确保通行介质规范卫生收发。
22.入口管控和出口查验工作应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现场防护以及人员、设备的消毒工作。
23.应尽量避免司乘人员下车走动,做到快收快走,有条件的可以设置非接触式收费设施。
同时大力推广ETC的安装和使用,减少车辆停靠时间,减少通行介质领取和交回。
24.因疫情防控需在收费站广场设置检疫检测站点的,交通运输部门应会同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渠化检测车道设置,加强交通组织,避免车流人流交叉,减少收费现场拥堵。
内部防控管理
25.加强员工上岗管理。
有高、中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密接史的员工,在规定隔离期满、卫生检测合格前,不得返岗复工。
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严格落实“体温三测”(全员必测、岗前必测、岗中监测)和“四不上岗”(高、中风险地区返回人员未按规定隔离不得上岗、未按规定检测不得上岗、体温检测不合格不得上岗、未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不得上岗)要求,杜绝带病上岗。
所有员工应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应及时上报,按规定程序到医院筛查,未排除风险的不得返回岗位。
26.一线员工新冠疫苗接种应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定期组织一线员工及与其有接触的非一线员工进行核酸检测。
除国家和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另有规定外,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周检测一次,中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两周检测一次,低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服务区宜每月检测一次。
27.加强员工就餐管理,采取分餐制,用餐人员应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餐间交流。
鼓励错峰、打包方式就餐,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重复使用的餐具应“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
28.加强员工岗前培训。
有条件的应邀请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人员,对保安、保洁、收费员和管理人员等,开展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培训。
29.督促员工上班必须规范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测量体温并做好相关记录。
30.安排专人负责,每日定时对宿舍楼、办公楼、餐厅、厨房、收费亭等区域喷洒消毒液,做到每日通风换气,营造干净卫生站区环境。
31.加强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提前采购充足的口罩、消毒剂、洗手液、非接触式温度计以及必要情况下使用的专业防护服等防护物资,保障司乘人员和员工使用。
高速收费站疫情防控管理制度2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温州市开通运营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收费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二、各环节防控基本要求
(一)主要风险点
服务区风险点:人员流动性大,公共卫生间、餐厅、商超等区域人员密集,存在疫情传播的风险。
收费站风险点:出口对“绿通车”核验时,可能碰到进口冷链食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通行介质(CPC卡)全国流通,反复使用,收费人员存在接触传播疫情的风险。
(二)场地环节
1.服务区应保证公共卫生间、加油站、小超市、开水间等基本服务功能,高风险地区可酌情关闭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司乘人员休息室或司机之家、淋浴室等区域。
2.高风险地区服务区餐厅避免聚集式就餐,鼓励采用盒饭外带;中风险地区服务区餐厅宜适当控制就餐人数。
3.公共卫生间、餐厅等人员密集区域以及门把手、垃圾桶、无障碍设施等重点部位,高风险地区每天消毒4次,中风险地区每天消毒2次,低风险地区每天消毒1次,卫生间盥洗室宜配备消毒洗手液。
4.对运输进口冷链食品的车辆,收费站主要检查运输物品种类和重量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可以通过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测证明和消毒证明(以下统称“三证”)等进行判别,现场不得开箱检查,不能随意打开冷链食品包装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5.对回收和库存的高速公路通行介质(CPC卡)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尽量采取自然通风。
(三)人员环节
1.服务区和收费站应每日监测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实行测温上岗;高风险地区工作人员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面罩(或防护眼镜)和一次性医用帽子,穿工作服,戴乳胶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或长筒雨靴);规范洗手消毒,并与司乘人员保持安全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