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严格控制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
区分高、中、低风险地区,严格控制各类交通运输工具载客率。
对旅客列车、省际市际客运班线客车和客运包车、客运船舶等交通运输工具,应当按照最新版防疫指南的有关要求在车厢指定位置设置临时留观区。
严格落实消毒通风要求,特别是对公共部位等进行预防性消毒,确保实施频次和效果。
(五)强化一线人员自身防护。
一是加强一线从业人员的宣教培训。
督促指导相关管理、经营与服务单位加强对交通一线从业人员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培训,确保一线从业人员掌握消毒、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等防疫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置要求。
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落实个人防护和操作规程要求。
从业人员上下岗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在岗时要佩戴防疫口罩,必要时应戴手套(如非一次性手套则需每天进行清洗消毒)。
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手卫生清洁消毒;在岗期间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按规定前往定点医院就诊。
二是加强一线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
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在疫情防控机构统一领导下,主动加强与卫生健康部门的沟通对接,将春运一线从业人员,特别是从事进口冷链作业的司机、装卸工、船员、港口作业人员纳入“应检尽检”范围,按规定定期对一线从业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并优先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在知情自愿基础上,春运开始前尽可能做到“应接尽接”。
要督促指导运输经营者切实做好春运防疫物资,确保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面罩、消毒剂、洗手液等防疫物资充足有效。
(六)建立健全疫情分类应对预案。
一是优化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要严格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强化春运疫情防控隐患排查整治,确保春运健康平稳有序进行。
公安交警、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沟通联络,针对突发疫情可能引起的交通管控、客流突变等情况,围绕运输组织、安全应急、运输服务、客流研判、宣传引导等方面,提前制定处置方案。
二是加强疫情防控应急准备。
要根据突发疫情不同规模等级,切实做好应急运力、防疫物资储备及保障队伍值守待命等工作,确保运力和保障队伍安全可靠,防疫物资处于有效期或正常运转。
要对应急运输组织、响应程序、应急措施等方面,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和保障队伍业务培训,确保做到调度有力、信息准确、处置得当。
三是加强在途疫情防控和应急处臵。
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要加强与卫生健康等部门和地区间的信息共享。
发现体温≥37.3℃的旅客,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观察,及时移交地方政府防控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排查跟踪监测工作。
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乘坐交通运输工具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相关司乘人员将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送至车厢(客舱)隔离区进行隔离,并以最快方式将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密切接触者移交地方政府防控部门,立即责令有关运营企业在交通工具上采取隔离、通风、消毒等措施,将同一车厢的乘客,以及其他有密切接触人员的实名购票信息或调查登记信息,向卫生健康部门提供,全力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医学检查等工作。
(七)严防境外输入,坚持“人、物同防”。
一是严格执行进口冷链运输环节防控措施。
要督促和指导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企业认真落实相关要求,细化防控举措,规范货物装卸、转运、拆解、消杀等操作流程,严格执行从业人员防护、运输工具消毒、海关通关单证查验、信息登记管理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规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监测。
二是督促指导相关物流企业按照要求,做好进口高风险非冷链货物运输工具消毒、从业人员防护、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
(八)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做好旅客出行服务。
一是强化运力供给调配。
运输企业要科学安排班次计划,加大重点区域、农村地区运力投放,规范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服务,切实提高旅客集疏运能力,保障城乡群众出行需求。
交通运输部门、铁路车站要建立全面对接机制,统筹做好综合运输服务衔接工作,及时疏运旅客,避免造成人员聚集。
二是强化便民服务举措。
优化售票组织,推广应用电子客票,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及时调整实施票务退改签政策。
客运枢纽站场要严格落实环境卫生要求和客运服务标准,积极关爱帮扶重点旅客,开通无健康码通道,便捷老年人出行。
落实军人、消防救援人员依法优先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毒用品。
积极开展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有效提高旅客进站、疏运效率。
三是强化路网运行服务。
加强春运高峰时段、重点路段的路网运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路况信息,引导公众错峰避峰出行。
加强与公安等部门沟通合作,对重点路段制定疏堵和分流绕行预案。